對話醫療界四大“天團”|齊魯醫院:戰場上,“天團”也需聯合

最開始我們只用對講機,從隔離病房里獲取的信息太少。第四天配了手機,視頻連線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看病講究身臨其境,不能光憑想象,必須看到病人是否吸氧、精神狀態如何。

齊魯醫療隊接管病區后,至今只走了一位88歲的老人。他老伴去世了,他拒絕治療,不吃不喝。我們每天都勸他,用了鎮靜劑,打了營養藥,但他只要清醒過來就一把拽掉,最后多臟器衰竭去世了。

有人說,有兩種醫生都算“好醫生”:一種是自己能把病看好的;第二種是你知道誰能把病治好,第二點特別重要。其實這里的每支醫療隊“天團”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聯合,借鑒其它醫療隊的經驗。

發自:武漢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最開始我們只用對講機,從隔離病房里獲取的信息太少。第四天配了手機,視頻連線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看病講究身臨其境,不能光憑想象,必須看到病人是否吸氧、精神狀態如何。

齊魯醫療隊接管病區后,至今只走了一位88歲的老人。他老伴去世了,他拒絕治療,不吃不喝。我們每天都勸他,用了鎮靜劑,打了營養藥,但他只要清醒過來就一把拽掉,最后多臟器衰竭去世了。

有人說,有兩種醫生都算“好醫生”:一種是自己能把病看好的;第二種是你知道誰能把病治好,第二點特別重要。其實這里的每支醫療隊“天團”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要聯合,借鑒其它醫療隊的經驗。

醫療隊隊員在看患者的CT片。(梁淑怡制圖/圖)

“我倆都不會玩抖音,都不知道這段視頻是怎么火的?!?月7日,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李玉帶領130名隊員到達武漢天河機場。一箱箱醫療物資剛搬下飛機,大伙兒正考慮怎么帶走,遠遠看見一支身著紫紅色隊服的醫療隊迎面走來。

兩支隊伍越走越近,隔著數十米寬的廊道,一位男護士吼了一嗓子:“你們是哪家醫院的?”

“我們是華西醫院的!”

“我們是齊魯醫院的,加油!”

齊魯醫院的一位醫生用手機拍下了“山川相遇”的瞬間,上傳到了抖音,幾十秒的視頻一夜間點擊上億。第二天,點燃網友的“王炸組合”再次碰面。這一回不是在機場,而是在共同的“戰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3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呼吸科副主任李玉和副隊長、腎臟科主任胡昭。

“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婉玲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