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與城② | 地球的一日:武漢、倫敦、香港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3月5日,武漢:短暫又燦爛的春天

小引(詩人,居住武漢)

作者所住的武昌街道口群光上苑小區里看書的女孩

這其實是武漢最好的季節。冬日過后,春天在三月降臨江城。小區里面的花樹次第開放,在我的記憶中,最先是李花,然后是梨花,隨后是桃花,三月中下,櫻花盛開,杜鵑盛開,報春花,迎春花盛開,所有的花一起開了。

每一個短暫又燦爛的武漢之春,何其相似,又大不相同。封城43天了,每天的消息,來自手機和電腦,電視是根本不看的。每天早上起來,已經接近中午,起身第一眼,就可以從涼臺的窗戶望出去,仿佛四十天其實就是四天。陰天、雨天、藍天,其中還有一天,武漢下了場不大不小的雪,“只有下雪的時候武漢才是武漢”,我在當天的日記中寫,“只有這時候的武漢,才讓我回到了災難到來之前的武漢?!钡蛟S,這只是我的一廂情愿,以前的武漢再也回不來了,這場新冠病毒帶來的沖擊,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武漢和武漢人。

或許這改變現狀還看不出來。但我已經在那些經歷了生死,經歷了生死離別的武漢人的言談舉止中慢慢體味到了這一點。武漢人的身上,有許多特殊的,迥異于其他城市的氣息。它植根于這座龐雜流變的城市中,一方面極其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進程,一方面又異乎尋常地講究街頭巷尾的故老習俗。這幾天在一個朋友群中聊天,老陳就一直在說,這次武漢人真是掉底子,以前災難一來,總有些“道統”會挺身而出,但新冠病毒這次,并沒有看見。老陳是漢口人,從小在漢正街長大,讀書,聽音樂,言語刁鉆,時常一針見血。

也可能是這次新冠病毒實在來得兇猛,我跟老陳說。2019年12月31號,我去他那里聽跨年音樂會,幾百個年輕人熙熙攘攘擁擠在一起,沒有幾個戴口罩的人。那時候華南海鮮城剛剛封門,衛健委的紅頭文件頭晚出現在網上,李文亮在同學群中發布消息,湖北和武漢的兩會還沒有開,百步亭的萬家宴還在策劃,小道消息都是謠言,還沒有死人,歲月靜好,鐘南山還沒有來武漢。

我一邊燒菜一邊慢慢回想這兩個月來疫情變化的各個節點,但總是覺得記憶力衰退,有些具體數據模模糊糊。兒子每天早起上網課,跟在學校正常上課的作息時間一樣,我必須在中午十二點半左右做好午餐,讓他下課后,能夠順利吃到。

前兩天隔壁樓棟的“余則成”給我送來了六條新鮮活魚。他是志愿者,可以自由出入小區不受限制,每天晚上跟我碰個頭,交流他在外面獲得的各類訊息,我笑稱他是潛伏下來的余則成,在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刻,還可以跑遍武漢三鎮,為各大醫院配送食品物資。

余則成說,活魚是從武昌郊區的魚塘中直接撈回來的。因為小區封樓,大多數人無法出門購買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在小區群里面,組織了團購活動,主動承擔起了為鄰居們購買生活物資的事情。繁瑣,負責,還要應對不同人群的各種情緒。余則成一邊干,一邊嘆氣,但做完了之后,又信心滿滿地對我說,“干社區干不了的事,”我看他說話中氣十足,的的確確快樂又滿足。

今天武漢的天氣很好,是四天中的晴天。監督兒子吃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婉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