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雷:最自由最先鋒的藝術家
女兒Luna記得兒時跟父親烏雷(Ulay)在印度恒河邊漫步,看到人們用潔白的單子覆蓋在親人的遺體上,周圍擺滿鮮花和焚香。烏雷告訴女兒,這就是人去世后的樣子,美麗又安詳。
責任編輯:雨僧
“每次我嘗試新的事情時,都會選擇不同的動機、不同的技術、不同的維度。如果我的作品是一致且連貫的,對我來說很無聊。同樣的事,我不會做第二次”
“我是一個隱居的藝術家,我做過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他們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他們無權訪問我的創作檔案。是的,我是個隱居藝術家,但不是逃避的藝術家,除非你認為藏起來就意味著逃避”。
女兒Luna記得兒時跟父親烏雷(Ulay)在印度恒河邊漫步,看到人們用潔白的單子覆蓋在親人的遺體上,周圍擺滿鮮花和焚香。烏雷告訴女兒,這就是人去世后的樣子,美麗又安詳。
當地時間3月2日,先鋒藝術家烏雷因癌癥治療引起的并發癥在睡夢中去世,享年76歲。
他曾經的戀人、合作伙伴、被譽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 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文哀悼,“非常悲傷我的朋友和前合作伙伴烏雷今天去世。他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一個卓越的人,我們將深深地懷念他?!?/p>
代理烏雷作品的倫敦薩爾頓畫廊創始人理查德·薩爾頓(Richard Saltoun)說:“我們對烏雷的去世感到悲痛。烏雷有著最自由、先鋒和叛逆的精神,他的作品在藝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p>
Ulay, White mask, 1973-74, Series of 7 original Auto-Polaroids, type 108, 8.5 x 10.8 cm each copy ? the artist, courtesy of ULAY Foundation
寶麗萊的開拓者
烏雷本名弗蘭克·烏韋·萊西彭(Frank Uwe Laysiepen),1943年出生在德國索林根小鎮的一個防空洞里。他父親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烏雷15歲時去世,母親則離家出走。烏雷十幾歲就開始獨立生活。身份問題是他的心結,貫穿了他的創作生涯,他想知道自己是誰,但沒有人告訴他。
25歲,烏雷來到阿姆斯特丹從事攝影工作,被聘為寶麗萊公司顧問,除獲得免費的相機和底片外,也有了去倫敦、巴黎、羅馬等城市拍攝官方照片的機會。
1970年代初,烏雷以攝影家的身份聞名。他首創了“表演攝影”這一藝術形式——用寶麗萊相機記錄自己在相機面前的表演,通常他都穿著女裝。烏雷喜歡寶麗萊相機的便攜和快照風格,省卻了暗房沖印的過程,也意味著他可以拍攝更多私密的、實驗性的照片。
他開始拍攝阿姆斯特丹街頭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無家可歸者、癮君子、妓女和異裝癖者。他被這些跟自己經歷相似的人吸引,開始了自我身份的探索。
在此期間,烏雷拍攝了數百幅寶麗萊自拍照。他將身體一分為二,一邊保持男性形象,一邊通過化妝,發型、著裝和佩戴首飾,變身為女性。1974年,這些半男半女的自拍照在名為《Renais Sense》(重生)的展覽上展出時,震驚了藝術界。藝術評論家稱它們在拍攝方式和主題上都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方法。烏雷在用影像探索自我身份的同時,也展開了對于社會建構中性別問題的思考。
Ulay, S'he, 1973, Original Auto-Polaroid, type 107, 8.5 x 10.8 cm copy ? the artist, courtesy of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