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N講丨如何促進網課公平
據統計,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學期,從小學生到大學生,有將近 2.7億的學生進行網課學習。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在線教育實驗了。與此同時,意大利全國所有大中小學、美國受到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一些學校,也在開始離校上課。這種嘗試中,人們開始思考網課公平的問題。大多數人對教育公平的理解很實在,人人機會均等。也就是說,一個孩子的學業表現,主要是取決于他自己,而不是受家庭背景或是別的什么左右。
責任編輯:朱又可
2月10日,一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室內通過攝像頭直播網絡課程。
據統計,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季學期,從小學生到大學生,有將近 2.7億的學生進行網課學習。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在線教育實驗了。與此同時,意大利全國所有大中小學、美國受到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一些學校,也在開始離校上課。這種嘗試中,人們開始思考網課公平的問題。大多數人對教育公平的理解很實在,人人機會均等。也就是說,一個孩子的學業表現,主要是取決于他自己,而不是受家庭背景或是別的什么左右。
網課從誕生之初,因為解除了時間地點的限制,給很多人增加了受教育的機會,被寄予厚望,像“一塊屏幕改變命運”的說法就風靡過一時。但教育本身不在真空之中運行,技術和社會的因素都給網課公平拋出了新問題,此時,“支持學生”就成為網課公平至關重要的環節。網課的成功,離不開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得力支持。
以社會力量提高技術公平
突然從線下轉換到線上教學模式,很多家庭一下子措手不及。家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包括:有的家庭并沒有智能手機,或是只有大人有手機,平時不讓孩子用。有的家庭沒有電腦,而線上教學的老師,可能要求學生在電腦上下載某個平臺或者軟件。有的家庭沒有寬帶上網的條件,或是手機的流量費用過高,貧困家庭支付不起。這中間我們看到很多“可歌可泣”的現代鑿壁借光的故事:有的孩子跑到大山的懸崖上才能找到信號,有的孩子被父親帶著,大冷天去村支部蹭網。甚至出現因為無法正常上網課導致的一些極端情況,令人聞之心碎。
不過,貧富差距導致的社會問題,責怪網課是不合理的。從長遠來看,網課更有可能消除貧富差距對教育的影響。大家想想看,是買臺電腦便宜,還是學校撤并后被迫去城里便宜?中小學撤并,導致很多學生上學距離變遠,有些家庭被迫斥資搬遷。我們也不能把這個問題,說成是面對面教學的責任。
網課開設之初的技術條件缺乏的問題,應該依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