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攻堅新冠疫苗:研發不是建雷神山醫院,不會馬上出奇跡
一旦新冠肺炎成為一種季節性流行疾病,積極預防是阻斷病毒的最好方法,“研發疫苗是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都在敦促企業盡快研發疫苗,讓這項“終極武器”幫助人類免遭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
闖過動物試驗這一關,研究者將迎來臨床試驗申報這一關,這次各國均開放綠色通道,時間相對縮短。之后便是疫苗研發的“重頭戲”——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結束后,只有當國家藥監部門批準疫苗上市,這時的疫苗才能真正被稱為“疫苗”。
一位接近國家藥審中心人士透露,一些疫苗企業借著疫情“討價還價”,詢問是否可以“特事特辦”、關鍵性臨床前研究能否打個折扣做,“還抱怨我們死板,阻礙疫苗研發”。
一旦新冠肺炎成為一種季節性流行疾病,積極預防是阻斷病毒的最好方法,“研發疫苗是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0.5ml的透明液體,被裝在一個拇指大的玻璃瓶中,并不惹人注目。含金量高的是瓶身上的標簽——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寥寥十個字,直接推動了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康希諾生物)的港股股價:2020年3月4日照片被網絡熱傳的當天,大漲14.92%。
當晚康希諾生物就發布公告稱,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仍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無法保證成功開發或銷售,請投資者謹慎。公告雖未提及網傳照片的真實性,但“重磅消息”引發的紅利已散去——3月5日康希諾生物股價下跌11.86%。
“灌裝出來了,但還在試驗階段,肯定不會上市。我們春節期間一直在加班研制疫苗?!笨迪VZ生物一位內部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相比層出不窮的新冠疫苗消息,“以身試藥”也在成為一股風潮。
2月25日,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宣布,已4倍量口服新冠疫苗樣品,無任何副反應;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徐建青稱,2月26日給自己注射了一針新冠核酸DNA疫苗;2月28日,李克強總理考察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臺,一位負責疫苗研發的院士也表示“等疫苗研制出來第一個接種”。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都在敦促企業盡快研發疫苗,讓這項“終極武器”幫助人類免遭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家企業、研發人士、臨床專家均表示,疫苗研發需經過一段漫長過程,不宜盲目樂觀。
院士注射首支新冠肺炎疫苗?
康希諾生物股價暴漲的故事,要從3月3日在網絡流傳的一張照片講起。
照片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挽起袖子注射針劑,發圖者稱“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