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告訴你為啥活著這么累?
越努力地生活,越頹敗得徹底。
越努力地生活,越頹敗得徹底。
肯·洛奇的電影,底層人看會更有感觸。
因為中產階級會由于階層隔閡,而帶有不合時宜的同理心,甚或烙上過分浪漫的間離化審美情趣,這讓他們在看罷肯·洛奇的電影后,難免會生出優越感。
但這位素有「英國硬骨頭」之稱的老爺子,其實對中產階級尤其是大資本家,持有一種兇狠的反省或仇視。他更喜歡的,是呈現資本進程下,被無情碾壓或拋棄的那些個人或家庭——于他而言,他們才是生活渾濁不堪、苦不可言的真相。
這讓他像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
透過電影,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抨擊著社會及其體制的丑惡,暴露著那些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的個人或家庭,如何在生活面前,陷入越努力越頹敗、越頹敗越努力的死循環——你當然可以說,這些貧下的工人階級,跟肯·洛奇的鏡頭一樣,有著硬朗不屈的個性。但他們在故事結尾的頹喪,尤其是在掙扎中尋不到出路的無解,卻并不意味著百折不撓的品格。
肯·洛奇真正在意的,是這個世界可能會在「貧者辛其勞苦、終究一無所獲」的困境里,永久地滑落下去。
所以他的電影,總是在生活那苦不堪言的瑣屑處,帶有妙不可言的控訴感。比如《底層生活》(1991)里辛勤蓋樓的建筑工人,最后卻無家可歸;《面包與玫瑰》(2000)里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人,卻連身份都保不??;《鐵路之歌》(2001)里拼命勞作的鐵路公人,居然被剝奪了權益;而《自由世界》(2007)里兢兢業業的職工,卻被中介公司惡意開除。
在肯·洛奇作品序列里,最知名的當是為他在戛納電影節,摘得第二座金棕櫚大獎的《我是布萊克》(2016)。在這個患有心臟病的底層勞工,為求得應有權益而與政府機構據理力爭的電影里,肯·洛奇更加精準、老道和直接——他就那樣明火執仗地,把槍口對準臃腫、低效且毫無人道主義可言的英國政府,及其官僚體制。
對他來說,底層人民的辛勤、勇敢和執著,從來不是他要去歌頌的對象??稀ぢ迤婧芮宄?,這些所謂的美德,不過是底層人被訓誡的教條,背后潛藏的是社會不公和資本剝削。
哪有什么社會美德?
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給底層人民的精神撫慰劑!
這種接近憤怒且無解的情緒,在去年的新片《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以下簡稱《對不起》)中,被熬制得更加濃郁:你可能躲得過名存實亡的政府福利,和不期而至的經濟危機,但你躲不過瘋狂斂財的資本,如何一點點碾碎你對生活的期許。
就像《對不起》里的瑞奇和艾比一家四口。
這個原本接近中產的家庭,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里,失去了穩定的房子和工作。傳統工種如建筑工人、鐵路工人、焊工等,也都沒辦法養活一家四口。被迫無奈,他們只得投身于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零工經濟」:瑞奇賣掉妻子艾比的轎車,換了輛貨車,干起了快遞員;艾比做著定點護工,每天要照顧好多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弱病殘。
在經濟學的解釋里,「零工經濟」指的是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快速匹配供需雙方的經濟模式,具有用時短、隨機性強等優勢。這么說畢竟太干癟,但提及常給我們送餐或包裹的快遞員,我們可能就更好理解什么是「零工經濟」。
瑞奇和艾比從事的「零工經濟」,就是沒有底薪和加班費,只能按件/人來算收入的工作——如果超時卻沒達到服務地點,那就意味著這單生意做了也沒收入。
瑞奇和艾比一家,就是被這種看似欣欣向榮的「零工經濟」,推向了更大的深淵。但,肯·洛奇老爺子是在譴責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嗎?或者說,他是要譴責那些把工作分配下去就不講人情世故的主管嗎?
并不是!
借助艾比照顧老奶奶莫莉時的對話,肯·洛奇道出了他的核心議題:在上一代,工人還有工會,他們可以靠聯合大罷工來爭取權益,借此來保障自己的生活;但是現在,「零工經濟」把人們分散在各行各業的各角各落,他們既沒辦法聯合,更沒辦法組織起來,保障自己生而為人的基本權益和尊嚴。
互聯網經濟時代,鼓吹的是多勞多得;但實際的情形,卻是勞而不得。在這樣的環境里,沒有人逃得出社畜的宿命,就像沒有人能躲得過無休無止的貧困追趕——這就是電影的悲情所在,也是底層人的悲情所在:
你明知道問題在哪,卻不能有效地去解決。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像瑞奇告誡兒子的那句話:「We Work Hard!」
但你越想通過努力工作來照顧好家庭,卻越沒時間照顧好家庭,反而換來的是家庭矛盾的不斷升級,和經濟的越發赤貧。也就是此前說的:在生活面前,你努力得越徹底,你頹敗得也就越徹底。
這讓他跟那些或溫情或凌冽的導演拉開了距離。那些導演,努力在形式和內容上達成統一——溫情如侯孝賢,慣于在敦厚里嵌入他參透人事后的悲情與諒解;凌冽如金基德,喜歡在生猛中埋伏下他對人事欲望的窺測和贊賞。
肯·洛奇并不這樣。他是反著來的:他的故事平和樸實,主角也都極其邊緣化,連鏡頭語言都極盡節儉和克制;可撇開這樸素的形式,肯·洛奇的內容卻異常兇猛,甚至帶有他世界觀上的偏執與倔強。
這讓他的電影帶有一種罕見的鈍感的力量,像是個青筋暴露的小孩子,在面對世界的不公遭遇而憤怒譴責,雖然失去了優雅和分寸,卻讓人由衷地感覺到欽佩與可愛。
這也是為什么,肯·洛奇會在電影結尾,讓重傷的瑞奇,不顧家人阻攔,兀自開車復工去送快遞的緣由——他明知道這樣的煽情效果,違背了他對電影的定義,卻仍舊要這么做。因為他跟瑞奇一樣,雖然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卻沒有辦法去解決。
這就像《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本身一樣諷刺:站在它對立面的中產階級,給了它褒獎和贊譽;而它幫忙發生吶喊的底層人,卻很可能沒有時間和金錢,去電影院看到它。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Sorry We Missed You (2019)
類型: 劇情 / 家庭
制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 比利時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