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城 :朝秦暮楚之地

一個號稱盛唐的大帝國,曾經不得不依靠鄂西北邊陲的上津,依靠金錢河,依靠瘦瘦的木船,解決它的難言之隱。若沒有上津,長安人將會餓肚皮……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12日《南方周末》)

一個號稱盛唐的大帝國,曾經不得不依靠鄂西北邊陲的上津,依靠金錢河,依靠瘦瘦的木船,解決它的難言之隱。若沒有上津,長安人將會餓肚皮……

上津古城因在金錢河兩岸遍植柳樹,又名柳州城,1993年被湖北省政府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清代城址。 (東方IC/圖)

出發時,天還沒亮。只十來分鐘,汽車就駛出了散布于大山懷中的城區,踏上曲曲折折的山路。借助熹微晨光,我看到山谷里飄蕩著輕盈的薄霧,一輪下弦月低浮南天。其情其景,遂想起溫庭筠的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眼前的景物,與一千一百多年前溫庭筠看到的并無太大差異——只要沿著G70高速繼續西北行,要不了兩小時,我就將抵達溫庭筠走過的那條古道。

不過,前往古道之前,我要先走進一座古城。它和古道一樣隱秘、古老。

一粒米來到長安

8世紀,地球上有三座雄偉的城市,即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和唐朝的長安。與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相比,位置最東的長安還要勝出一籌。當歐洲大陸還只有一些零亂的古堡,新大陸還要等上幾百年才被航海家“發現”時,長安這座東方古城已是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大都市。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長安是舊大陸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義的城市,在這方面超過了同時代的君士坦丁堡?!?/p>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為當時世界性大都市,長安一直有它的難言之隱。

貞元年間,年輕的白居易來到長安應試,他帶著詩稿去拜訪老詩人顧況。

顧況看到白居易三字,脫口而出: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啊。

顧況的話,有開玩笑的成分,卻也道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長安的難言之隱:包括大米在內的海量物資,必須通過長途運輸,從南方送到長安,以維持這座超級城市的運轉。

涵蓋了長安在內的關中盆地,是中國農耕的發祥地之一。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最早被譽為天府之國。但是,逮至隋唐,關中盆地開發過度,大量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嚴重,人口激增的同時卻伴隨著糧食產能的下降。

為解決吃飯問題,政府想了許多辦法。其中之一是就食洛陽。

所謂就食,按詞典解釋,就是“出外謀生”。這大概是級別最高的出外謀生隊伍了。隋唐時,一旦關中災荒,皇帝就帶著大批臣屬,從長安前往洛陽。如594年,關中大旱,隋文帝只得率百官東行。682年,關中大饑,唐高宗令太子留守,他帶著官員奔赴洛陽。因情況緊急,出行倉促,隨從中竟有不少人還沒走到洛陽就作了餓殍。

就食洛陽必然興師動眾,就像一個國家在搬家。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把南方的糧食運到長安。為此,隋朝不惜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開鑿了大運河;唐朝則重修了一條上古即成形的驛道,從而漸漸形成了兩條重要的聯接南方與關中的“貨運大道”。

這兩條大道,用唐德宗的話來說,一條稱為大路驛,一條稱為次路驛。唐德宗明確指出,“從上都至汴州為大路驛,從上都至荊南為次路驛”。

大路驛,即從長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