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 | 疫情期間讀書記

這么好的書,得有個好譯者呀。謝天謝地,這一次,一流的書配上了一流的譯文。

責任編輯:劉小磊

這么好的書,得有個好譯者呀。謝天謝地,這一次,一流的書配上了一流的譯文。

羅瑞·斯圖爾特,《尋路阿富汗》,沈一鳴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我不大會因一本書被圈粉——圈粉運動濫觴,我已經一把年紀了。但我被這本書的作者圈粉了。讀著舍不得放下,又舍不得一氣讀完。這樣的書很少。

2000年,斯圖爾特徒步一條橫穿亞洲的路線,走了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惟塔利班阿富汗禁止外國人入境。翌年圣誕節前,他在尼泊爾聽到塔利班倒臺,遂乘車返回阿富汗的赫拉特,從那里徒步走到喀布爾,補足了原計劃的行程。這三十六天的路途上,凍餓交加,走上幾個小時不見一個人影。他曾在沒到胸口的積雪里掙扎前行,曾連日因痢疾一夜爬起來八九次,曾躺倒在冰湖上等死。路上偶然遇到人,每晚投宿見到人,形形色色的阿富汗人:友善的主人,傲慢的主人,領著他在暴雪中走上幾個小時卻不肯收任何酬勞的貧民向導。大多數村民手持武器,時不時,一言未發,槍口先對好了,或者,子彈從背后飛過來。在這樣的環境里一路走下來,有一二過路車招呼他也斷然拒絕,這個胸中貯書萬卷的英國人夠楞的。

他為的是什么呢?我想,就像所有最有意義的事情,就像生活本身那樣,為的是行走所帶來的一切,所帶來的點點滴滴,為的是身體和靈魂得到了鍛煉、考驗、折磨,為的是見到了這個阿卜杜·哈克和那個穆赫辛汗,為的是看到雪山,為的是跟偉大的先人建立一種特殊的聯系。

鮮有其匹的經歷,這還不夠似的,本書的寫作超一流。他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陌生人,寥寥幾筆白描,幾句對話,這個人物就躍然紙上。書不厚,內涵廣而深。迥異于中國文藝的感人風俗,作者平易敘事,不發感嘆,雖然每個事件、每個人物都讓人感慨。這是一種罕見的寫作能力,很難模仿這種平白的寫法而不讓人感到乏味。

作者的議論不多,這些議論是高品質的。在一個腳注里,作者對比當今的國際援助人士跟昔日殖民者:昔日殖民者為利而來,沒啥可光彩的,但他們為了牟利,扎根當地社會,實事求是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往往建設起合乎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