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獄20年后,他背著被子自首:“疫情防控太嚴了”
疫情期間,人們外出總是遇到“你從哪里來?”的“靈魂拷問”。然而,對于在逃人員來說,這便是“致命題”。
疫情期間,人們外出總是遇到“你從哪里來?”的“靈魂拷問”。然而,對于在逃人員來說,這便是“致命題”。
近日,云南曲靖公安接到一男子報警稱好幾天沒吃飯,頭昏失憶又冷又餓。民警在與其聊天時發現男子邏輯清晰,唯獨提及身份信息就稱失憶。經進一步調查,該男子曾于1999年殺人,為在逃犯人。
在此之前,因疫情被折磨到“彈盡糧絕”的湖北逃犯李某,在3月6日曾主動通過微信向湖北十堰市民警發送定位。當民警上門提供“服務”時,李某長舒一口氣:“這下終于解脫了!”
察時局注意到,因疫情期間防控嚴格,有逃犯謊稱失憶解決溫飽;有逃犯主動找民警“聊一聊”,申請自首減刑;還有逃犯越獄20年后背著被子主動自首。與此同時,多地在拉網式排查中對可疑人員進行身份核實,成功抓獲了多名潛逃多年的嫌犯,最長潛逃時間達37年。
“疫情防控太嚴了,無處可躲”
3月6日,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的紹警官與逃犯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微信聊天,并提供了一次特殊的上門“服務”。逃犯李某是湖北十堰人,因非法買賣銀行卡,被十堰市張灣區警方列為網上追逃人員。自此,他開始了東躲西藏的日子。
疫情發生后,很多小區、村莊實行封閉式管理,李某哪里也不敢去,只能悄悄躲回老家找了一處藏身之地。然而,面對各種檢查,李某每天心驚膽戰,還被疫情折磨到“彈盡糧絕”。無奈之下,李某最終決定跟偵辦案件的民警“聊一聊”。
在民警近兩天的勸說下,因疫情無法出門的李某通過微信,向民警發送了自己的定位。
與有一處藏身之地的李某相比,嫌疑人張某祥顯然沒有那么幸運。
2月15日,46歲的貴州籍嫌疑人張某祥獨自一人背著被子,走進福建廈門市公安局海滄分局刑偵大隊自首?!耙咔榉揽靥珖懒?,無處可躲,我受不了啦……警察同志我要自首!”
據悉,張某祥于1995年伙同他人在貴州安順持火藥槍、炸藥、刀具等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2000年10月在服刑期間趁外出勞動之機脫逃。潛逃20年來,他一直在全國多地四處逃竄、躲藏,靠打零工為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廈門警方加大了對工廠、賓旅館、出租房等外來人員聚集場所的排查力度。
因為沒有身份證,張某祥在海滄躲藏期間無工可打、無房可租,只能在公園里、小樹林、排洪溝、橋底下風餐露宿,連續半個月忐忑不安。實在沒辦法,張某祥背著被子、衣服等全部家當來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主動接受法律制裁。
同樣處于擔驚受怕、東躲西藏的還有犯罪人許某清。摘下口罩,許某清一臉愁容:“我實在是熬不住了?!?/p>
46歲的許某清是翔安人。2019年3月,許某清因涉嫌非法經營被警方上網追逃。疫情防控下,許某清壓力倍增,他不敢去打工,平時蜷縮在住處,即使出門也只在田間小路繞道走。
思想壓力越來越大,身體也快吃不消,想來想去還不如早日回來投案自首,認罪服法之后爭取早日過上正常生活。確定想法后,許某清最終選擇回廈門投案自首。
在自首時,許某清告訴民警,他先后在泉州晉江、南安、石井藏身,在工地打零工,前后換了不下10個工地,有時還會找個偏僻地方躲幾天不露面,也不敢聯系親友?!疤嗔?!”
根據《時代數據》對1月23日至3月4日的150件典型逃犯落網案例進行的數據分析發現,疫情期間,95%的自首逃犯是因為“迫于警方疫情防控排查壓力”,且自首逃犯多為盜竊犯、詐騙犯等。
圖片來源:時代數據公眾號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潛逃至廣東省27年的湖北籍逃犯,因擔心家人安危,最終向廣東警方自首。
嚴查之下
數十名超20年命案逃犯暴露行蹤被抓
因反偵察能力強、行蹤難以查詢,有著多年逃亡經歷的跨省逃犯成為警方實施抓捕的難點問題。然而,察時局也注意到,疫情期間,各地民警除了對主動自首的逃犯提供“上門服務”外,還主動出擊,在“拉網式”排查中核實可疑人員身份,成功抓捕了數十名20年以上的跨省籍罪犯。
2月21日,潛逃時間37年的命案嫌疑人刀某在云南德宏州芒市落網。
據芒市警方介紹,刀某于1983年8月18日與人發生爭執,隨后用鋤頭擊打對方后腦致死,案發后攜妻兒逃往境外生活。近日,芒市公安局開展疫情防控排查過程中,發現該逃犯已經潛逃回國,最終將其抓獲。
與刀某不同的是,多數命案逃犯是在排查中無法提供身份信息而被警方懷疑,最終抓獲。
2月6日,阿左旗公安局新華街派出所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成功抓獲一名河南籍網上在逃命案嫌疑人。
據介紹,抓捕的前一天,派出所民警在與社區工作人員分片開展疫情摸排工作時,接到社區工作人員通報:南田社區轄區一外地男子拒不提供身份信息。核查組民警趕到其住處,該男子稱身份證丟失。通過大數據核查發現,該男子20年前涉嫌違法犯罪。
在疫情防控排查中,同樣無法提供身份信息的還有犯罪人曾某和馬某。
2月16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公安局狼山鎮派出所民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現一名可疑男子既無身份證,還試圖逃避檢查,民警遂將其傳喚回派出所進一步調查。通過大數據核查比對,民警發現該男子可能為遼寧省的命案逃犯。經審訊查明,該男子真實身份為曾某,于1996年9月在當地因瑣事糾紛持刀捅死一人,捅傷一人。案發后,曾某先后潛逃于全國各地,直至在巴彥淖爾市被抓獲,已在外潛逃25年。
隨后的第二天,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公安局先鋒鎮派出所民警在對一村內外來人員身份核實時,發現一男子馬某無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經核實審查,該男子系陜西省商洛市馬某,在1995年1月殺害妻子高某后潛逃,至今27年。
同時,在“全覆蓋式”排查下,除了巴彥淖爾市連續兩日成功抓捕兩名多年跨省逃犯外,哈達圖邊境派出所也成功抓獲一名潛逃22年的山東籍命案逃犯。
2月18日下午,哈達圖邊境派出所民警對轄區進行疫情防控入戶走訪時,一名自稱叫“劉某林”的男子以身份證和戶口本早已丟失為由,拒不提供身份信息。在民警詢問時,劉某林言辭閃爍、神態慌張,民警當即與刑警大隊取得聯系,請求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比對,男子迫于壓力承認自己多年前殺人后負案在逃。
察時局注意到,這些常年潛逃在外的犯罪嫌疑人多背負命案,無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此次拉網式排查,使這些“隱匿身份”的不法之徒無法自證身份,被迫暴露行蹤接受法律制裁。
疫情期間全國抓獲逃犯超過千人
成為最大“意外”收獲
1月23日起,全國31省市區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公安機關出動轄區內所有警力警車,配合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深入街道、社區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巡查,會同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等部門,在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等交通要塞設置多個疫情防控檢測點,對往來車輛進行逐車、逐人進行體溫測量以及個人信息登記。
在這種嚴防死守的排查下,數千名逍遙法外的逃犯紛紛落網,成為疫情最大的“意外”收獲。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3月8日,抗疫期間公安邊檢共查獲非法出入境人員6100余人,抓獲網上在逃人員50人,查獲“背包客”及電詐人員9人、手機214部。
在此之前,浙江省公安機關曾公布數據,從1月23日到2月22日,疫情防控期的一個月內,浙江省共抓獲罪犯678人,其中省外逃犯74人,涉嫌故意殺人3人。
作為臨省,江蘇省也抓獲了相當數量的逃犯。據江蘇省公安廳發布通告,疫情發生一個月以來,江蘇省共抓獲481人,其中省外逃犯77人。
此外,截至到2月19日,安徽省公安機關共抓獲逃犯452人,其中涉嫌故意殺人在逃的有2人。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疫情期間超千名逃犯在主動或被動情況下暴露行蹤。在疫情之中拉網式排查下,越來越多逃犯無處“隱身”。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