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救命神器”ECMO

吉本花了23年時間發明這款機器、進行動物實驗,其間他還曾入伍參加二戰,復員后繼續投入研發。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ICU病人需要24小時的密切監測。左邊的病人用上了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19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吉本花了23年時間發明這款機器、進行動物實驗,其間他還曾入伍參加二戰,復員后繼續投入研發。 ECMO設備本身價格在100萬元到300萬元之間,醫院采購并不難,但使用成本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之下,一款名為ECMO(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體外生命支持設備,意外獲得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期待。

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ECMO可以替代人的肺臟和心臟功能,在體外進行血液、呼吸循環支持,為患者贏得救治時間,被稱作“救命神器”。

作為一個急救類醫療器械,ECMO此前一直很小眾,產品數量有限,只有美國、歐洲、日本約十家企業生產。此前,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僅有260個ECMO中心。粗略估算,它們持有的ECMO設備約400臺。

已持續三個月的新冠肺炎疫情,讓ECMO變得炙手可熱。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下旬-3月上旬,中國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進口的ECMO數量已超過100臺。同時,一批中國醫療器械公司正緊急投入這一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產業化。

“這次疫情,正好是非?,F實的教材?!钡聡放艵CMO設備中國代理商李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疫情正在為ECMO做一場前所未有的市場教育。

半個世紀前的發明

ECMO并非橫空出世的英雄,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世界第一例體外循環心臟外科手術。

1953年,美國醫生吉本(John Heysham Gibbon),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房間隔缺損修復術。這一手術的關鍵在于使用了吉本所設計發明的一個機器,短時間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輔助血液供氧,實現體外循環運轉45分鐘。

這是最早的人工心肺機。在此之前,吉本花了23年時間發明這款機器、進行動物實驗,其間他還曾入伍參加二戰,復員后繼續投入研發。

以此作為開端,人工心肺機兩個主要部件——氧合器和血泵的材料和技術不斷向前演進和發展,并陸續有公司將其商業化推向市場,之后在醫療器械產品中開辟了體外循環支持這一門類。它應用人工管道將人體大血管與人工心肺機連接,從靜脈系統引出靜脈血,并在體外氧合,再經血泵將氧合血輸回動脈系統的全過程,又稱心肺轉流,主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