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的終極理想生活
減少外出的這段時間,我們與「家」格外親密,對居家空間也格外關注,好多網友表示,想要攢錢換大房子、有個美好的家。
特別是前陣子傳來羅納爾多買下小島帶全家人避疫情的消息,盡管是條假新聞,但也著實讓大家內心騷動不已。戴口罩這么長時間,誰不想去大自然找春天,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新鮮空氣呢。
城畫君的朋友黃栩渼就一直住在大自然里,9年前夫妻二人便開始“歸隱山海間”,做民宿“養家”,從最初的與海為伴,到城市、高原、峽谷間穿梭,如今一家四口定居在浙江雁蕩山的溪流邊。
減少外出的這段時間,我們與「家」格外親密,對居家空間也格外關注,好多網友表示,想要攢錢換大房子、有個美好的家。
特別是前陣子傳來羅納爾多買下小島帶全家人避疫情的消息,盡管是條假新聞,但也著實讓大家內心騷動不已。戴口罩這么長時間,誰不想去大自然找春天,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新鮮空氣呢。
城畫君的朋友黃栩渼就一直住在大自然里,9年前夫妻二人便開始“歸隱山海間”,做民宿“養家”,從最初的與海為伴,到城市、高原、峽谷間穿梭,如今一家四口定居在浙江雁蕩山的溪流邊。
黃栩渼
和Y先生一起生活在雁蕩山,打理著一家叫幽然現的民宿,
家里兩個男孩子,一個六歲多,一個兩歲多。
房屋面積500平方米
裝修花費168萬元
房屋來源租房
雖然疫情期間山里也一樣被管控著不能出門,正月初一就封了路。但不能出門的日子對黃栩渼一家來說并沒有什么不同,每天還是享受著音樂、面包、陽光,只是思緒被打亂,剛開始那段時間黃栩渼完全沒有辦法寫字。只有做些具體的事情,打理植物、清洗廚房或刷油漆。
后來她重新開始做手工皮具,一天里有好幾個小時只專心制作,這對她是很好的慰藉,“讓身體與心靈維持平衡”。
兩個孩子圍著看媽媽做手工
去年,一家人在媽媽黃栩渼的故鄉浙江雁蕩山停留下來,租下了兩棟沿溪流而筑的房子開始新生活,這里日日可聽流水潺潺,視線所及皆是山林樹木。
院子里有一棵大樟樹,一棵種在溪流邊的榆樹,一棵桂花樹,不過黃栩渼告訴我們,桂花樹去年夏天臺風時被連根拔起,鋸斷了很多樹枝才得以種回去,需要時間才能慢慢長回來。
房子位置相當于在村外緣的地方,四周沒有其他人家。原先是兩棟廢棄的破舊房子,黃栩渼夫妻接手過來時房子的硬裝都已經做好,只是再按自己的習慣再簡單布置了些家具和擺設。
他們喜歡常常改變屋子里的陳設,想要吃飯時可以曬到陽光,就把大餐桌放在窗前位置。想要一個開放廚房,就找人來拆掉了墻。想要低低的吧臺,就請木工改了一個。
黃栩渼說,“每一次變化都是感受的延伸”。調整了好幾次,現在是他們比較中意的樣子。
從吧臺望過去客廳??蛷d一棟以前是村里的小學,有很高的挑高,空間開闊
這幾年處在“遷徙狀態”時,他們隨身攜帶的家具很少,只有書籍、音樂、各種燈和廚房用具。因為在雁蕩山要長時間住,他們才新入了很多家具。
午后斜照進來的蜜糖色陽光與孩子喜歡的木馬。
每天,黃栩渼喜歡打開著大門,讓客廳和院子連起來,這樣坐在吧臺前就可以曬到很久的陽光。
廚房位置望過去是她很愛的折角吧臺,“當兩個人坐一個90度折角位置時,是最好的聊天位置,無論是熟悉的人還是陌生人”。
原先廚房是封閉的,后來改成開放式。柜臺沒有門,黃栩渼就拿白棉布做了簾子,自己用縫紉機踩的,有兩層。因為Y先生處女座加潔癖,使用半年之后,簾子依然潔白如新。
旁邊是不銹鋼揉面板,大的放臺面備菜使用,小的用來做面團
平日,Y先生喜歡用鑄鐵鍋做無水料理,因為先生做飯好吃,大部分時間都是Y先生負責下廚。
先生下廚,哥哥菘煮米飯,黃栩渼告訴我們,菘煮的米飯比她煮的還要好吃。
兩兄弟吃得超開心
廚房邊有個門,連著通向露臺的樓梯,黃栩渼很喜歡這樣的樓梯口,下雨時在這聽雨聲很舒服。
弟弟霖坐在樓梯口
在獨立露臺上的一個房間,有羊毛地毯,需要脫鞋進去。玻璃窗很大,能望向樓下院子。一家人常常在這嬉戲游玩曬太陽。
除了院子,每天他們還會花很多時間在書房,菘和霖常常在這寫字畫畫。
書房的書其實不多,夫妻倆對買書越來越慎重,幾位喜歡的作家反復反復閱讀。黃栩渼說,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是Y先生的最愛,每年他都會讀一遍,已經七年了。
Y先生告訴我們,“每一次讀都有不一樣的想法。而每一次不一樣的想法并不是割裂的,它們是一以貫之的。這就是我對‘不一樣的想法’的想法。這些想法,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對生活的啟發和我們對生活的觀察。
他曾說,世界上沒有一個罪是只屬于一個人的。我們嘗試從生活中理解這句話,清晰而確定地認識到,在生活中,沒有一個過錯是只屬于孩子的?!?/p>
一家人的臥室在后院,打開門就是回廊,黃栩渼特別喜歡回廊這樣半開放的空間,它連接起室內與自然,晴朗天可以曬太陽,雨天就看看雨落在眼前。
兩棟房內共九間客房,有一位阿姨幫忙做房間整理工作。住客往往在下午抵達,黃栩渼會先去檢查每一個房間,習慣用柑橘味道的精油、提早開好臺燈落地燈與冷氣。
提到民宿的裝修設計,黃栩渼說并沒有什么特別強烈的風格,但住過的許多人都說很舒適?!叭绻幸簧瓤吹靡婏L景的窗戶,有透光白紗簾,有柔軟床墊,有潔凈被褥,有高低錯落的暖光源,再有溪水聲,就是很好的客房了?!?/p>
民宿里會有許多木質的東西,木窗戶,木地板,木頭家具。小時候黃栩渼就居住在南方的木頭房子里,童年記憶讓她喜歡這樣的房間。
白色紗簾,暮色和陽光都會進來屋子。夏天臺風后,她把窗子打開通風。
雁蕩山的四季生活
雁蕩山的家是黃栩渼決定長住下去的地方,她很喜歡這里,村子里只居住著十幾戶人家,很幽靜。走幾步路就可去到一個山谷,沿著溪流一直進去,有溶洞和瀑布。
“住在一個地方,我們就會最喜歡這個地方,會看見它無數的美,會讓它成為那唯一的麥田?!?/p>
每日,孩子們比夫妻倆醒來還早,他們自己拿面包吃,吃好就自己玩。兩個孩子跑過來跑過去,院子里的石頭和草也能讓他們玩好久。
然后大家一整個下午都待在前院,客廳中用CD機播放音樂,Y先生煮咖啡喝,黃栩渼做面包,有時她會在本子上寫字。
這種最簡單配方的小圓面包,黃栩渼每天都做,Y先生和孩子們每天吃。有一天黃栩渼突然想到,在做面包這件事情里,其實艱難的并不是自己每天做,連續做五六年,而是有人每天吃,吃同一款面包,吃了五六年。
午飯晚飯一般都是吃Y先生煮的無水料理,黃栩渼洗碗,整理廚房。偶爾一家人會在傍晚散步,去溪流中點篝火。日復一日,每一日生活的內容并無太大不同,但又因為每一日的天氣變化而特別。
雁蕩山是四季分明的氣候,季節更替讓生活更為豐富。春天山間油桐樹開滿白色花,常常有白鷺從溪流上飛過,下雨很多,山中瀑布很美。
夏日,一家人喜歡帶著西瓜去房子邊的溪流玩水,山里泉水冰涼,讓孩子們有個快樂的童年。
秋天山林有一種蒼茫氣質,十分遼闊。他們會去山谷“徒步郊游”,走進去半小時,在水邊巖石上野餐,日落之前回家。
冬季就劈柴點篝火,篝火前拉起幕布看電影,越寒冷夜空越清澈,星辰越明亮。黃栩渼說都是不一樣的體驗。
黃栩渼喜歡花,山里買花不好買,但她說也不需要買花,拿著剪刀去山邊走一圈,有什么植物就剪什么回來插,她覺得這樣很有意思,“蕨類和野花都太好看了”。
這幾支茶花,是種在山邊一塊地里的,有次黃栩渼散步經過,就帶了回來,開了整整半個月。
孩子們也常常在院子里撿回來很多葉子,一家人就一起做了植物標本。
黃栩渼這樣的生活受到很多女孩們的喜歡,她曾收到一個女孩子的信息,說自己認識黃栩渼8年,很向往她的生活,可自己卻無法得到這樣的生活??吹较r黃栩渼不知道如何回答,過了一天她才去回復道:
“也許是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完成時,它永遠是進行中的狀態,只要有一個方向,我們永遠都在去往那里的路途中。
既然我們看到了這條連貫的線,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需要為孩子們做的事情,就是立起下一塊石碑,總有人可以借此從一個懸崖抵達另一個懸崖。再豎立起一塊石碑。生命就是這樣往前走的?!?/p>
從海到山,一家人的游牧故事
最初,黃栩渼與Y先生建立生活的地方是海邊,夫妻倆人相識的地方。在海邊居住有五年,他們將對生活的所有熱情都賦予了那個家,兩個人學著如何相處,如何養育孩子,還有如何對話。
起先他們只想找個小房子開咖啡館,后來找到的院子很大,就做了民宿。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打理,他們在院子里親手種下許多大葉子天堂鳥許多梔子花,會花費很多時間用來保持房屋整潔,掃院子里落葉,沖洗地面,拔草,剪三角梅。Y先生煮一日三餐,黃栩渼做面包蛋糕的習慣也是從那時就開始。
黃栩渼夫妻開的第一家民宿
海邊的房子,離大海很近,直線距離三十米,在屋子里會聽見海浪聲音,以及海上輪船汽笛聲音。他們長時間在海邊散步,一邊走路一邊說話,幼兒就躺在推車里聽著大海的聲音進入睡夢。
黃栩渼熱愛的那片大海,“即便日日凝視亦永不厭倦”。
然后他們去到城市生活。那些日子常常在大街小巷行走,兩個人的大雙肩包里都放著很重的中畫幅膠片相機,口袋揣著膠卷。他們一邊走路一邊拍照,肚子餓了就找一家街邊小店吃東西,走累了在路邊找個石頭坐,“生活也很有趣”。
在福州的時候拍的都是黑白膠片
但對于城市,黃栩渼覺得奇怪又矛盾,“似乎到處都是路,但沒有一條是可以讓孩子自由奔跑的路。似乎一切都是開放的,那些日夜亮著燈光的商店,那些路上遇到的川流不息的人群,但自己又明確知道我并不會進入其中,也并不會與它們產生聯系。在城市里通常住半年就會想要離開?!?/p>
有一個冬天他們住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西藏冬季很漫長,幾乎有半年,冬季沒有游客,客棧關著門,很大的藏式房子只有他們一家人住在里邊。每日在客廳點起爐火,煮咖啡做面包聽音樂讀書,與孩子玩耍,自己煮飯吃,去雅魯藏布江邊散步,到藏餐館喝甜茶?!耙环N極度寧靜又豐富的生活?!秉S栩渼這樣形容道。
那里買不到黃油,黃栩渼只好托藏族的朋友去村子里買回來酥油,用來做面包也很好吃,有特別香氣。
這時房子的客廳窗前可以望見雪山,每當日落之時,晚霞會讓雪山呈現粉色。夜晚打開門,就望見星河映在天幕?!靶℃偘察o,冬季不下雨,日日有湛藍天空,太陽好像將它全部的光輝都用力撒向了這片土地,在大風的荒涼中能強烈感受到大自然的熱烈?!?/p>
Y先生有寫過一段話,很好地講述了那個地方:
“在林芝生活的半年讓我看見大自然從來不是溫和地給人啟示,它的贈予是毫無保留、冷漠和激烈。熱烈得能灼傷皮膚的陽光下要奔跑而不能駐足,眼前潔白的雪山與腳下的路相隔千里,平靜的雅魯藏布江面下有六千米深,無人能夠泅渡。絢麗的晚霞總是伴隨著狂風,滿天星空下是熊熊燃燒的火爐給人溫暖?!?/p>
問道每次搬家的緣由時,黃栩渼自己也有點兒說不清楚到底是因為什么,“有時只是一個突然的想法,由于行動力太強,就很快變成了一個現實?!?/p>
但她很相信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在訪談中說的一句話,“我們所跨越的海,會引領我們去到另一片海的面前?!秉S栩渼總感覺是生活引領他們去到一個又一個地方。
城市畫報:居住過這么多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嗎?生活狀態有什么不一樣?
黃栩渼:大海邊,高原群山深處,城市或山野,大自然會給予不一樣的啟示,我愿意仔細去傾聽它不同的聲音,以及它們落在心上激起的不同的漣漪。
而生活狀態并無太大差別。對于構建起生活的具體內容,在哪里都是一樣的。人們在此地可以建立生活,在另一處地方也可以建立生活。
城市畫報:你對生活有著怎樣的理解?怎么定義自己的生活?
黃栩渼:更小的視界。當專注于自己的生活時,人會處于一個更小的視界,只見到眼睛視線所觸及處。有一種下沉的寂靜,不怎么想起外面的世界。
我們生活的寧靜是一種生機勃勃的寧靜,很健康,很有光澤。它帶著一層柔和光芒,給自己亮光,也給他人以亮光。
城市畫報:“不斷向上的重復”,對你來說具體指什么?
黃栩渼:不斷向上的重復,它如果有一個形狀,應該是一種螺旋上升式,一種環形樓梯,圍繞著一個主體日日重復它,但每一次都會往上一點點。一件事情,一種感受,在重復中越來越細致。
我想,創造從來不是,你去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而是你重新看見了日日在面前的尋常的事物,看見了它蘊含的美。
城市畫報:每日的小面包、無水料理,家里還有些怎樣的生活習慣?
黃栩渼:音樂會反復聽,書籍亦反復閱讀;咖啡,Y先生一天至少手沖三杯,持續了有八年;對待孩子,“多給他們一點時間”;走路和散步。
城市畫報:兩個小朋友都超級可愛,有孩子后,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黃栩渼:孩子是世上最美好的創造。大孩子叫菘,很小時他就是很好看的嬰兒了。會覺得一個這么純潔的靈魂來到身邊,我們必須要整理好自己的生活,以此可以配得上這樣一個靈魂。
孩子讓我們對自身有更高的要求。要動作更為敏捷,要感受更為敏銳,要更認真望著他們的眼睛傾聽他們說話,要更注意我們講出的每一個語句措辭。當父母,要有力又有柔韌度。在此整理過程中,生活發生變化,就有了新的模樣。
城市畫報:有遇到過哪些有趣的客人?讓你印象深刻的。
黃栩渼:去年有一位女孩子,她每隔一兩個月就來一次雁蕩山,一年里住了好多次。像朋友的見面。還有年輕的姑娘一個人來,安靜地住好幾天,也不怎么說話,但見到她我就會感覺到她寧靜的快樂。
還有一次臺風剛過,有兩位媽媽帶著孩子從不同的地方來,炙熱天氣里爬過外面路上的塌方,很辛苦才抵達。那幾日停電,一切與往常不一樣,沒有音樂沒有冷氣,只有無盡蟬鳴聲與溪水聲。我們一起度過了好幾日,白天熱的時候就帶孩子們去溪流玩水,夜晚每個人抱一個太陽能燈回去臥室睡覺,洗冷水澡。印象深刻。
城市畫報: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給想要開民宿的朋友嗎?
黃栩渼: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很適合開民宿,一年四季常年待民宿里,一個空間有用心打理的痕跡,漸漸它就會展現主人的氣質,看見它的人也會感受到這份心意。
對自己的生活保持真誠和熱情,當它流淌于民宿,民宿也會是真誠而有趣的,于是吸引而來的人,也是真誠有美好愿望的。
人與人之間,有如此一份良好的善意,這是開民宿給予人的慰藉。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