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抗疫三周半,我上了七堂課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定義為全球大流行,歐洲各國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防疫,在結果上都基本達成了一致:新冠病毒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與我們共存。
責任編輯:楊嘉敏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定義為全球大流行,歐洲各國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防疫,在結果上都基本達成了一致:新冠病毒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與我們共存。明確這一點后,每個人的生活目標都會發生變化,從躲在家里保命等“大浪”過去,變成學著“游泳”甚至“沖浪”。
意大利藥房正常開門,但僅限3人入內,大家自覺遵守間隔1米排隊。
抗疫第一課:學會了過日子
“樓下超市卷紙和雞蛋沒啦!”鄰居小伙伴在群里匯報今天(2020年3月18日)的采購情況,這是意大利爆發新冠疫情來,我第一次聽到生活物資缺貨的消息。有多少80后90后是在疫情期間突然學會了“過日子”了呢?知道了蘋果和胡蘿卜可以放一個月不壞,咖喱煮好能吃三天,下樓倒垃圾用過的口罩在通風處掛幾日,也能繼續將就著戴。我們的新家裝修停工了,但建筑材料還是陸續由快遞送來。于是先生第一次學會用叉車裝卸,而我在刷墻補洞方面已頗有心得,這是疫情第一課。
抗疫第二課:公共衛生危機不等同于人道主義危機
也有很多華人終于習慣了看本地新聞,比如每晚6:00守著意大利報紙網站的疫情數據更新,包括所有的陽性病例,疫情走勢折線圖,核酸檢測數量,各地的治療與隔離情況,不同年齡段的死亡率等。但這些細致而公開的數據似乎并不能緩解華人的焦慮,朋友圈里此起彼伏是意大利危急的消息,夾雜著包機航線的公告,和國內對輸入性病例的議論。
自疫情爆發,每天都有很多朋友發微信問我:意大利嚴重嗎?這個問題著實難以回答。從數字上看,結合國內大家抗擊疫情的經驗,它確實很嚴重。累計三萬多例陽性,2390個死亡病例,并且感染的數字每天以千為單位增加。但是,我們依然每天出門遛狗,只是大家相隔一米錯身而過不再自來熟地打招呼聊天。這極大地緩解了我作為“精神芬蘭人”的社交焦慮。街上的行人和車少了,市政翻新維護的工程進展格外順利。熱愛運動的人還在鍛煉,健身房關了就換到空曠處獨自跑步和騎車。歌劇院和美術館推出線上版本免費瀏覽,一些網絡供應商不再分套餐通通不限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