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楊鍵】我通過一根蘆葦活了下來

我們進步了什么呢?我們的所謂富裕只是因過度開采資源、傷害自然而來,它會迅速失去,而且會有報應?,F在的許多進步,你仔細分辨,它根本不是進步,反而是一種倒退,有時甚至是一種罪孽。

詩人是保護民族語言的人
人物周刊:你平常體會到的詩意是怎樣的?

楊鍵:黃昏時泥土的潮氣就是一種很有詩意的存在。一口面缸里的一捆繩子也很有詩意,還有倒在田里的老柳樹,已經枯了,我覺得它也是很有詩意的,因為它就像一條死去的龍。詩意這東西很難用語言說清楚,它來了又走了,是瞬間發生的。

人物周刊:在你的詩歌里面,道德不只是一套法則,而是一種感情——對他人、對一切受難生靈的同情。在這個很容易冷淡而麻木的時代,你怎樣保有同情的能力?

楊鍵:本質上,萬物都是一體的,是不分你我的。但一個人要做到這樣,做到愛、慈悲,不是那么容易。哪怕在家庭中,對自己的母親、兄弟,都是很難做到的。大部分人無暇顧及身邊人的存在,干擾最重的還是一個“我”。

人物周刊:韓東說你的寫作不是以文學為目的。那你為什么寫作?

楊鍵:中國有一個“載道”的文學傳統?!对娊洝繁砻嫔显趯懭粘I?,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目的是“載道”,朱熹在注解《詩經》時也往“道”上引。文學肯定不是目的,文學就是載道。但這個時代已經厭倦道了,背離道了,而道是中國古代士大夫一生努力的核心,是他們一生的價值體現。他們的努力,是中國文明幾千年不墜的原因。只是到了現代,士大夫這個詞才被換成了狹窄的知識分子。我不喜歡“知識分子”這個稱呼,中國本來沒有“知識分子”這個稱呼,它不再有擔當道義、 “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現在主要變成做學術了,學術大多只有知識,沒有行,這是現代學術的最大弊病。

人物周刊:那么在一個劇變的時代,一個詩人能做些什么呢?

楊鍵:詩人是對精神世界特別敏感的一群人。一個時代,如果詩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