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防控成果,但解封得再快點”

對“封城”兩月有余的大武漢來說,沒有什么比城市公共交通復蘇更好的消息了。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26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在東立國際小區,“封城”近兩個月,出入登記信息才寫滿了一個2厘米厚的本子,最近一周,已經快寫滿了約0.5厘米厚的一本。

一位中年女性拎起兩盤一捆60枚的雞蛋看了看,選了20枚的小包裝。春節前后有市民搶購囤貨,雞蛋一買都是90枚三盤一捆。

3月24日,武漢西高速收費站進城通道排起了久違的長隊,當日該卡點的返程車輛達三千多輛,主要是返城務工人員和自駕回城市民。

武漢全市共有八千多輛公交車,已儲備一千多輛隨時投入使用,整個公交集團三萬多名職工,預備的2000名司機已是人手充沛,但缺少安全員。

在“封城”期的武漢,站在空蕩蕩的火車站里需要點勇氣,列車駛過軌道的“哐哐”撞擊,仿佛能砸穿心底。

2020年3月25日清晨5:30,一名乘坐T290次列車從廣西返漢的女性,抵達武昌火車站,隨后成了這座城市重啟公交的第一位乘客,她用了兩分鐘時間,掃碼實名登記,乘坐上了518路公交車。

這一天,在驚聲春雷和瀝瀝細雨中,武漢全市有117條公交線路恢復運營,6條地鐵也將在3月28日開啟。

對“封城”兩月有余的大武漢來說,沒有什么比城市公共交通復蘇更好的消息了。

“解封”跡象早在3月20日便陸續浮現。這一天,71位“全副武裝”的藍天救援隊隊員進入漢口火車站進行全面消毒殺菌作業。每個人都背著60斤的藥水和15斤的消毒槍,在5.5小時內,用掉了2000升含二氧化氯的消毒劑。

白色的消毒氣霧彌漫了整個車站,甚至在3天后,仍能聞到那股淡淡漂白粉的味道。這場現場視頻火遍全網的消殺作業,像是一針強心劑,準確扎進了武漢的“城市心臟”。

漢口火車站的消殺現場,猶如一場視覺大片。 (楊明翰/圖)

第一次“封城”后道路堵車百米,第一列返漢復工列車送來1013名工人,107個過江、跨區的防疫檢查點撤除,三大火車站陸續完成消殺,“等待上級復工指示”的司機、乘務、后勤人員數以萬計。這些武漢交通動脈上的點滴涌動,都比公園里盛放的櫻花更令人驚喜。

想讓這座九州通衢的城市重新“呼吸”,打通交通“血脈”只是第一步。在湖北省內,武漢的流動政策可謂“寬進嚴出”,真正的武漢“解封”,打開離漢離鄂通道,計劃在4月8日啟動。

“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要保住,但城市恢復,復工復產的腳步也得再快一點?!蔽錆h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運輸保障與環境整治組成員、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新聞中心主任呂作武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成了幾乎所有武漢人的心聲。

“狗都快憋出狼叫聲了”

在武漢,數百萬居民的“宅家”耐性正接近耗竭。有居民調侃說:“連小區里的狗,都快憋出狼叫聲了?!?/p>

社區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在轉變。從早期接送病患、排查疫情,到中期組織團購、保物資供應,到現在一切工作步入正軌,每天的“熱線”焦點,又變成了居民要出門,要復工,要進出武漢。

連續14日未發現“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小區,會被評為“無疫情小區”。居民體溫正常、出示健康“綠碼”以及單位出具的返工(返崗)證明,即可出入小區上下班。截至3月23日,“無疫情小區”已達6723個,占比94.7%。

社區會記錄出行者的出門訴求、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如無特殊原因,仍會盡力勸阻居民不要出門串門,不能隨意走動。

疫情期間,能正常出入小區的,只有一線工作人員。有人已工作近兩個月,白色紙張的證明已經褪色發黃、皺巴巴的,如果掏出來的紙張嶄新,多半是剛從省內返漢復工。居民們小心翼翼掏出包里的“證明”——有單位紅色印章的證明、志愿者的袖箍,這比身上的制服更好用。

在江岸區二七街道的東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