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確診證明的“疑似”醫護

由于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部分醫護盡管出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也拿到了血檢、CT等檢驗報告,但“疑似”的標簽還是牢牢伴隨著他們。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護士正在交接工作。 (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3月26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由于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部分醫護盡管出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也拿到了血檢、CT等檢驗報告,但“疑似”的標簽還是牢牢伴隨著他們。無法拿到確診證明,使得后續的工傷認定、申領商業保險理賠和公益基金資助等都陷入不確定性中。

對于確診感染的絕大多數醫護人員來說,觸手可及的是保險產品中包括的確診保障金和確診住院補貼。這些理賠往往需要這些醫務工作者主動報案,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交由機構審核,包括抗擊疫情的工作證明、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醫學證明等。

部分保險機構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提供由醫院蓋章的因抗疫感染的一線醫護證明,非醫生或護士的醫務工作者(如醫院后勤人員等)并不在其理賠范圍之中。

聽到“復陽”消息,有人可能會驚慌,但對沈孟來說,卻有一點點慶幸。

這位來自武漢市某三甲醫院參與早期抗疫的醫生,從2020年1月18日左右開始出現咳嗽、胸悶等癥狀,做完檢查后,沈孟聯系了所在醫院醫務處,得知自己“可能感染了”。

1月下旬至2月,數次CT檢查均顯示沈孟的肺部具有病毒性肺炎癥狀,但由于其口咽拭子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醫院無法出具新冠肺炎確診報告。

無法拿到確診報告的醫護人員并非沈孟一人。多位湖北醫護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由于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他們盡管出現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也拿到了血檢、CT等檢驗報告,但“疑似”的標簽還是牢牢伴隨著他們。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上述醫護人員主要于2月之前發病,出現了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臨床癥狀。當時醫院一床難求,只好自行隔離觀察,沒有進行核酸檢測,或者等有檢測的機會時核酸結果已呈陰性,無法同時滿足診療指南的多項要求而得到確診證明。

無法拿到醫院出具的新冠肺炎確診醫療證明,意味著這部分醫護人員的后續工傷認定、申領商業保險理賠和公益基金資助等都陷入不確定性中。

3月21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字節跳動醫務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官網(以下簡稱紅十字基金會)公示顯示,2693名因抗擊疫情而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醫務工作者,每人將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