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麥凱恩,哪個上臺會更好——共和黨、民主黨博弈政治、政策和制衡
美國大選看著很熱鬧,那么,這兩黨在思想上究竟有什么分歧,這一思想分歧對白宮的政策會有什么影響,哪一黨的新總統相對比較好一些?
責任編輯:李小鳴 鄧科
美國大選看著很熱鬧,那么,這兩黨在思想上究竟有什么分歧,這一思想分歧對白宮的政策會有什么影響,哪一黨的新總統相對比較好一些?本文將對這三個問題,作些簡單的、以展示具體事例為主的分析。
9月26日,美國大選首場辯論如期舉行。評論稱,這是一場“自由與民主”對陣“保守與共和”的辯論。選舉越深入,對于美國的老外們來說,陌生的話題就越多。在美利堅的語境中,何為“自由”,何為“保守”?兩黨的思想分歧究竟在哪里?究竟誰上臺會帶來更大利處?
不可忘卻頭頂上的“天國”
如果談美國而忽略天國維度,便是從頭就走岔了,從《獨立宣言》開始就走岔了。
毛澤東曾說:“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句話,用來形容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最是恰當不過。不但兩黨各自都有實力相當的對立黨;而且,由于此處無暇涉及的種種歷史原因,兩黨內部都有著形形色色的派別。某些派別的思想傾向,甚至與對立黨的主流同流。有的選民,登記是民主黨,卻因價值觀更投合共和黨而投共和黨的票,最后被人冠以“里根民主黨人”的稱號 (里根是1981至1988年的共和黨總統)?;蛘?,派別主張的實際效果,與對立黨的政策無異。例如,共和黨內,有一群傳統的地緣政治派,他們與民主黨的主流一樣,也對出兵伊拉克頗為反感。
由于這些個復雜性,要比較兩黨的思想分歧,難免長篇大論,一個簡易的辦法是對照雙方的極端。這樣的對照,并不能精確地反映全景畫面。本文將在第二部分,即討論兩黨思想分歧對白宮的政策有什么影響時,予以適度糾正。
共和黨的極端是所謂的福音派基督徒;民主黨的極端是所謂的學院左派——在哈佛、耶魯等名牌大學里,教職人員的捐款,95%以上交給民主黨。“文明沖突論”的倡導者、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這位本身是終生民主黨人)在2004年出過一本書,題為《我們是誰:對美國國家認同的挑戰》,他在書中將這兩端的分歧總結如下:
—&mda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