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貝多芬”潘德列茨基: “廣島的犧牲不會被遺忘”
當地時間3月29日,波蘭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在克拉科夫病逝。
“看看一棵樹吧。它教導我們任何作品必須植根于土地和空氣。沒有任何創作來自于無根。這就是我冒險‘回歸母體’的原因。在為耶路撒冷建城三千周年而創作的《第七交響曲(耶路撒冷的七座城門)》時,我決心回歸至《大衛的贊美詩》。這是多重回歸:回到信仰的根源;回到音樂的起源;最終,回到我自己的創作之初”
責任編輯:雨僧
當地時間3月29日,波蘭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在克拉科夫病逝
“看看一棵樹吧。它教導我們任何作品必須植根于土地和空氣。沒有任何創作來自于無根。這就是我冒險‘回歸母體’的原因。在為耶路撒冷建城三千周年而創作的《第七交響曲(耶路撒冷的七座城門)》時,我決心回歸至《大衛的贊美詩》。這是多重回歸:回到信仰的根源;回到音樂的起源;最終,回到我自己的創作之初”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8期)
當地時間3月29日,波蘭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在克拉科夫病逝,終年86歲。
作為世界古典音樂領域的權威,潘德列茨基曾被媒體譽為“當代的貝多芬”,“在音樂結構的復雜性上堪與畫家畢加索媲美?!?/p>
1961年,潘德列茨基以成名作《廣島受難者挽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國際作曲家大獎,成為20世紀先鋒派音樂代表人物之一。此后他風格轉向,創作了《圣路加受難曲》《第二交響曲(圣誕)》《第七交響曲(耶路撒冷的七座城門)》等代表作,每首作品都飽含著他對人生與自然的深沉思索。
“上世紀80年代大師的《波蘭安魂曲》首演,我在現場被它前所未有地震撼了,從來沒有哪首古典樂作品給我如此之深的觸動,真是改變我人生的一次體驗?!钡弥说铝写幕攀?,正在居家隔離養病的德國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發文深切悼念,“他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變形’》成為我1995年丈夫絕癥離世期間的生命線。在過去的25年里,我有幸首演了潘德列茨基的許多作品。他那驚天動地的音樂語言,他對形式的把握,他深沉的靈魂在他的每個音符中閃耀,使他的作品成為一份獻給世界的禮物。認識這位熱情栽培年輕人的導師,將永遠是我生命中的珍寶?!?/p>
作為古典音樂作曲大師,潘德列茨基在大眾領域因電影配樂而聞名。他那充滿濃重宗教意識和強烈情感的音樂曾出現在2007年波蘭電影《卡廷慘案》、威廉·弗里德金的《驅魔人》、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閃靈》、大衛·林奇的《狂野的心》和馬丁·斯科塞斯的《禁閉島》等多部作品中。潘德列茨基的音樂四次獲得格萊美獎,最近一次是2016年獲得格萊美“最佳合唱表演獎”。
1990年代末以后,潘德列茨基經常來中國訪問演出,他的作品也成了中國多個交響樂團的座上客,中國樂迷甚至為他起了個昵稱“老潘”?!袄吓恕狈浅P蕾p中國古詩,為此創作了《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這部交響曲共八個樂章,歌詞文本選用了包括李白、杜甫、李清照等人的八首中國詩詞,在傳統西方聲樂交響曲的模式中,潘德列茨基大膽融入二胡等中國傳統樂器。事實上,深愛中國文化的“老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