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人在南極徒步58天,尋找全球氣候變暖的證據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他花了58天時間,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拉著185公斤的行李,走了1400公里,成功抵達南極極點,成為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極點的中國探險者,并帶回了重要的科研樣品。

責任編輯:賴琳琳

今年1月份南極大陸北端的氣溫達到20.75°C,是有記錄以來南極首次超過20度。

當時,有一個中國人正拖著185公斤的雪橇船在南極的日暈下行走。

他是青年探險家溫旭。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他花了58天時間,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拉著185公斤的行李,走了1400公里,成功抵達南極極點,成為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極點的中國探險者,并帶回了重要的科研樣品。

溫旭

國家登山隊、科考隊隊員,

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兼具科學背景和頂尖探險能力的科學探險家。

2017年,溫旭發起“<2°C計劃”,通過穿越地球三極的科學探險來呼吁公眾關注全球氣候變化。

他希望通過極地探險呼吁更多人關注氣候變化,讓大家一起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我們一定要更充分地認識到人類現在的行為對自然傷害到底有多大,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讓大家行動。不管是澳大利亞連續幾個月的火災,還是東非的蝗災,這些都與全球的氣候變化有關?!?/p>

極點前的抉擇 

2019年11月的南極還處在極晝,24小時的白天。

智利時間早上六點鐘,鬧鐘響起。溫旭準時起床,開始煮水沖泡麥片,吃完早餐后把橙色的帳篷拆了,把所有行李都裝進紅色的雪橇船里。

早上八點,太陽散發著巨大的光暈,亮得刺眼,把整片“白色荒漠”照得明晃晃的,他從伯克納島北部海岸出發,拖著180多公斤的雪橇船,頂著20米/秒的大風滑雪前進。

溫旭的橙色帳篷,右圖為在暴風雪中搭建營地。

天氣晴朗的時候,溫旭能看到遠處南極高原的山脈像黑點一樣連成線,但當“乳白天空”(南極特有的天氣現象)遮天蔽日襲來,籠罩著南極大陸,像一堵無形的雪墻擋住了視線,讓他看不清前方的路,經常被冰坎絆倒。在南極大陸上還有一些地方的雪非常松軟又厚重,會讓整個雪橇都陷進去,而在探險后半段周圍冰刺叢生。

溫旭平均每走一小時就休息10分鐘,中間會吃一些巧克力、餅干、堅果等的路餐,有時午飯還能吃頓方便面,食物是他在孤獨單調的白色世界里唯一的慰藉。

一直走到晚上八點,太陽降落在身邊,晚霞淡然消散,完成12小時的行走任務之后,他便找一個相對平整堅硬的地方開始建營,拍掉身上的雪后入營煮飯。

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每天晚餐我都希望吃得舒服一些,因為辛苦了一天,我會用食物好好犒勞自己?!睖匦癜堰\動飲料當作湯來喝,再吃一些小堅果或是香腸、奶酪當作前菜,在主食里面也會加入很多用開水沖泡的肉干,最后吃一點糖果當作飯后甜點。

溫旭在帳篷里準備做飯,他的行李里食物和燃料占的重量最多。雖然溫旭的行李越來越輕,但他的體能也在下降,最后到達南極極點時體重輕了10公斤。他每天都會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帳篷外的布上有很多文字,是溫旭寫來激勵自己的話。

吃完晚餐后,溫旭打電話給探險服務的公司匯報行程和狀態,再和妻子聊聊家常,“雖然我一個人在南極走,但并不孤單,因為妻子會一直陪著我,每天我們都會有很多的溝通,有一些心理或情緒上的問題,她也會及時地開導我?!?/p>

溫旭每天會畫畫記錄自己看到的事物和心情,有時他會把夢里的東西畫出來,“有一次夢見我在越野滑雪,不是走在雪面上,而是走在草地上,邊上還有一條河,好多樹,城市?!?/p>

有時他會畫下感到幸福的瞬間,“前期我經歷了將近半個月的陰天,然后一瞬間突然看到太陽了,我就開心地唱起歌來?!睖匦駥⑦@些畫上傳到跟他合作的心理學家手里,他們會幫助分析溫旭的心理變化。

即使是南極的極晝也有看不到太陽的時候,在探險前期,持續半個月的陰天讓溫旭的心情特別差,南極白化天的時候能見度非常低,幾米之外的東西都看不見,他經常走著走著就會撞到冰坎,“撲通”一聲被絆倒,結結實實地摔在雪地里。

“在南極只要能見到太陽,我心情就會很好?!睖匦裥χf。不僅如此,那段時間,他還經歷了暴風雪,風速甚至達到了30米/秒。在探險出發的第二天溫旭的羽絨服就被吹走了,后來他把備用的睡袋用針線縫起來改成了衣服穿在身上。

南極的聯合冰川營地,位于埃爾斯沃斯南部山脈的聯合冰川之上,只有通過飛機才能抵達。這里的設施齊全:餐廳、住宿、洗澡室、倉庫等應有盡有,還是各種南極探險旅游項目的過渡營地。

在離南極極點還有最后40公里的時候,溫旭看到了一個帳篷,他想起來,有一個德國女孩Anja,比他早一周達到南極,雖然和他的路線一樣,但是溫旭一直沒趕上她,“她的行李只有100多公斤,我帶了180多公斤,再加上我沿途還要采樣和拍攝,速度也會相對慢一些?!?/p>

這次溫旭本想默默地超過她,但是想到她作為一個女孩能走到這里非常不容易,之前他也了解到,Anja參加這個挑戰就是想完成率先到達極點的紀錄,如果就這樣超越她,可能會傷害到她。于是溫旭在帳篷外等到Anja出來,上前跟她打招呼,沒想到Anja在驚訝之余,還是拒絕了和溫旭一起出發的提議。

她急急忙忙收拾行李就開始趕路,中間有好幾次溫旭都趕上她了,但沒有超過她,而是陪著她一起走,Anja也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便與溫旭一同趕路。

“即使我到后期超過她,可能也能拿到唯一的第一個完成這項挑戰的紀錄,但也只是比她快三四個小時,我覺得意義也不大,一起到更好一些?!睖匦裾f。

登山之后的幸福感 

安全至上是溫旭登山、探險的首要原則。

這次南極探險,溫旭原本計劃的路線是穿越整個南極大陸,但由于前期行李的延誤,再加上南極惡劣的天氣影響,體力也消耗得很快,“在風雪的交替影響下,還有極晝太陽高溫的作用,極點之后的一些地方的冰凌、冰坎特別多,起伏特別大,因為溫度變化,冰裂縫全部裸露在外邊,以至于飛機沒辦法在那停,一旦遇到危險沒有救援隊伍可以抵達?!?/p>

為了安全起見,他到達南極極點后放棄了繼續完成穿越計劃的任務。

溫旭達到南極伯克納島海岸時和企鵝一起合照,溫旭沒有告訴女兒他去探險了,而是說去看企鵝了。

溫旭從16歲登山時就開始關注冰川,當時央視新聞直播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他覺得很有意思,后來五一假期的時候就一個人跑去青海報名登玉珠峰。

在登山之前,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做體能訓練,每天早上6點學校的游泳館一開門,他便進去游2000米再去上早自習,每天也都有堅持夜跑。

溫旭在青藏單人騎行訓練

第一次登山的時候,溫旭的心理壓力很大,當時玉珠峰海拔有六千多米,他去之前收集了很多高原反應的資料,沒想到在距離頂峰50米的地方,那些在書上看到的頭疼、胃不舒服等不良反應統統應驗了。就在他猶豫著要不要繼續時,一陣大風吹來,當時他的手套并不防風,擔心會凍傷,考慮到自身安全,溫旭還是放棄了繼續攀登。

“登第一座山的經驗奠定了我之后探險登山活動以安全為主的基礎。因為在我看來登山不是冒險的事情,一定要清楚地分析自己能力和身邊情況之后,做出一個正確的、相對安全的判斷?!睖匦裾f。

溫旭在南極探險時帶的通訊設備,用來測量GPS定點位置,匯報溫旭行走的距離和時間及個人狀態。如果某一天沒有接到溫旭的電話,救援團隊會在24小時后開始準備飛機。

比起登上山頂的成就感,溫旭更享受的是登山中克服困難的喜悅,有次他跟朋友在新疆攀一座幾乎沒人登過的山,當時有很多非常陡峭的冰壁,翻越的過程中精神高度緊張,“因為人在危險情況下腎上腺素的分泌會有讓自己興奮的作用,我們每一次踢冰都非常認真,當翻越過冰壁之后,心情非常舒暢?!?/p>

每次完成登山任務安全回到家中,溫旭都會覺得特別幸福,“會有種終于回到了平時生活當中的滿足,對食物的欲望也會被調動起來?!?/p>

溫旭很享受現在能夠陪伴家人的時光,采訪期間有兩次溫旭兩歲的大女兒毛孩過來呼喚溫旭和她一起玩兒。

溫旭與女兒

因為登山探險活動讓溫旭常處于高海拔地區,缺氧對腦細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他的記憶力減退,“每一次到高海拔地區,腦細胞會死亡大概5%,但因為人類大腦的開發可能不足10%,所以有很多死亡的是那些用不到的腦細胞,但對記憶力還是有點影響?!?/p>

“氣候變化可能會 

 讓我們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 

對于溫旭來說,這次南極探險最大的意義并不是擁有新的紀錄,而是從南極帶回了一系列冰雪樣品和自己的身體樣本。

他在南極每隔10-15千米,沿途采集表層雪樣,測量冰雪密度、溫度,并記錄對應的GPS坐標,用于分析氣溶膠粒子種類,例如水汽來源,所含污染物及其來源等信息,“等樣品的數據分析出來之后,也許可以找到氣候變化或人類污染物影響南極大陸的證據?!?/p>

溫旭還得到了國內醫生的支持和指導,全程收集自己的身體樣本,如唾液、尿液等,以研究極限環境下人體的變化。此外,他拍下這次南極探險經歷的多變天氣、遇到的巨大冰裂縫、像一座城市這么大面積的海冰冰架的沉降,“我希望把這次拍攝的素材做成一個紀錄片,讓更多人關注氣候變化?!?/p>

溫旭在南極采集了很多冰雪樣品,并給每個樣品寫上編號,樣品將用于科研分析氣候變化。

之前溫旭和中美合作的科考隊伍在西藏普若崗日冰川上采集的冰芯,最近被檢測出含有28種古老病毒。

“現在冰川下埋藏著更多的遠古病毒,人類是否有抗體?能不能適應這些病毒?這些病毒會不會變異?對人類或其它生物是否會有更大的危害?都不可知。

但是我們現在一定可以知道的是,隨著冰川的融化,這些病毒會被釋放出來?,F在格陵蘭島底下有一些病毒已經慢慢地開始釋放,也有一些人類在那里生活。我覺得現在的疫情也有可能成為未來病毒釋放的映照?!睖匦裾f。

南極探險不是溫旭第一次帶上科研任務的探險,早在幾年前,他還在大學登山隊的時候就到青藏科研所拜入首屈一指的冰川學家姚檀棟院士門下學習,從此他開始跟著中科院的科考人員一起去珠穆朗瑪峰、北極等極寒之地采集冰雪樣品。

圖為2018年溫旭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隊員一起完成珠穆朗瑪峰南坡梯度采樣和頂峰雷達測厚的科考工作。溫旭的加入,教會了科考隊員們使用冰爪、冰鎬、安全帶、繩索等登山專用的工具,幫助他們在高海拔地區架設氣象站,保障了他們的安全。

在2017年一次青藏江湖源冰川大科考中,溫旭經歷了人生中很重要的拐點。當時溫旭在龍匣宰隆巴冰川海拔5500米處,掉入了一個冰湖。

那時他背著20公斤的科研器材,身高1.83米的他掉進去之后,腳竟然觸不到底,“這是很可怕的事情,那時才5月份,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在這么高的山峰上居然有那么深的冰湖?!?/p>

好在他大學時在北極訓練營里學習過如何自救,“我當時還穿著羽絨服,如果30秒之內沒有成功自救就會沉下去。還好我馬上找到了支點,翻身上來?!彼晒ψ跃群?,又用無人機拍攝周圍,發現附近竟有不少大小不一的冰湖。

“我返回營地后開始后怕,那會兒我妻子正懷著孩子,想到她長大之后所生活的世界要面臨各種氣候變化或環境問題,我就希望自己能在這方面做一些努力?!睖匦裾f。

冰湖事件讓溫旭險些喪命,他回來后便發起了<2°C計劃,目的是通過冰川探險讓更多的人了解冰川的變化,關注氣候變化。

為什么要叫<2°C計劃呢?據報道,2016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各國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努力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C之內,并爭取控制在1.5°C。

為此,溫旭想通過科學探險,帶領更多的人從極地看到氣候的變化,“我們有個叫極地學院的NGO(非政府組織),帶著大家一起走進自然,讓人和自然建立感情,愛上自然同時自主地保護自然,關注環境問題?!?/p>

“極地學院 氣候行動”挪威站

2018年,<2°C計劃發起的第二個項目就是穿越北極的格陵蘭島,當時溫旭組建了一個探險隊伍,與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等人去北極穿越格陵蘭島,“在穿越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特別多的冰河,因為冰川融化之后,冰雪表面聚集形成的河流,它在流動和重力中有下切的作用,讓冰河谷越來越深。

還有一些巨大的冰洞,這些冰河融化之后,最后都會流到冰洞,或直接流向海岸,流向海洋。這些將會進而影響洋流,對更多的海洋生物帶來生存環境的改變,如果它們不能適應,可能會是一個滅頂之災?!睖匦裾f。

2018年,溫旭組建中國第一支極地探險隊,帶領中國青年探險家、企業家、藝術家、大學生一起,穿越北極次大陸格陵蘭島,沿途采集了重要的冰雪樣品和生物多樣性等數據。

未來溫旭想要繼續完成環北極冰蓋的探險,觀察北極冰蓋的消融,并橫穿南極大陸的整個剖面。

他希望通過極地探險呼吁更多人關注氣候變化,讓大家一起積極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的一句話:我們一直在做的很多事情,比如消除貧困,加快經濟發展等工作,很有可能氣候變化會讓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

屬于兩個人的新紀錄

智利時間2020年1月9日下午14:50(北京時間1月10日凌晨1:50),溫旭和德國探險家AnjaBlacha一同抵達地理南極點,他們創造了在南極大陸行走的新紀錄。

到達極點后,溫旭在南極一望無際的白色荒原上,興奮地借助大風享受了一次低空的風箏滑雪,“風箏滑雪的感覺就像駕駛帆船一樣,大風一直吹著我走?!?/p>

當溫旭從南極回來,下飛機時,聞到青草的香味,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此行最大的收獲就是‘愛’,愛這個世界、愛身邊的人和事、連身邊的一花一草都那么可愛!”溫旭笑著說。

南極探險小貼士 

物資準備

01 生活用品:食物,燃料,Helsport的隧道帳篷,睡袋睡墊,藥品(消炎藥、退燒藥、治療跌打損傷等藥物),修補工具;裝備:沖鋒衣褲,羽絨服衣絨褲、面罩,極地滑雪裝備,技術裝備(冰鎬、冰爪、繩索等),科考儀器,攝像機,無人機,手機,GPS,衛星電話,還有充電設備(太陽電池折疊包等)。

切記,重要的東西要備好兩份。最后溫旭用長達2.4米的雪橇船來裝這185公斤的行李。

02 食物搭配:極限的極地探險者每天需要消耗8000千卡的能量,在食物上需要精確到每一天食品內容和能量數值。

溫旭的早餐是Ousland燕麥獨家秘方,燕麥配以食用油、葡萄干等,食用時還可以加入少量奶粉沖泡。午飯和休息時的加餐以簡單為原則,隨時可塞嘴里的巧克力、堅果、薯片等,還有快速又溫暖的方便面。晚餐以米飯和意面等壓縮食品為主,除了常見的雞豬牛羊肉還有三文魚甚至鹿肉口味可選。

安全保障

南極探險前溫旭找了經驗豐富的極地探險顧問Lars進行指導,遇到問題及時尋求幫助。溫旭每天向ALE探險公司匯報個人情況以及行走路程等,在遇到危險時確保有救援隊伍及時前來營救。

注意事項

盡可能在探險初期保持高度的警惕,不犯任何錯誤;一定要做好

應對任何突發事件的方案;一定要控制好所帶的物資的重量,所有準備的東西細到每一天吃什么東西,每一樣東西有多重,并且精確到克。

(來源:《城市畫報》)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