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基成:社會組織亟需提升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專業能力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以不同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作為撬動企業資源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力量,企業基金會在疫情中如何行動?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滿足疫區的緊急需要?如何解決項目執行中的面臨的多種困難,實現高效執行和信息透明?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專訪了新力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呂基成。新力公益基金會在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了“善行者促進計劃”,給予疫區醫護人員直接援助。我們希望通過一家機構在疫情中的思考與行動,為企業基金會更好地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參考和借鑒。

“疫情中的任何承諾都必須堅持完成,即便是很

南方周末:疫情發生后,新力公益基金會啟動“善行者促進計劃”,請介紹該項目啟動的決策背景及當前執行情況。

呂基成:1月中下旬疫情爆發后,我們便開始思考如何參與到抗疫行動中去,當時看到一大批企業捐贈善款物資給當地慈善機構,我們希望自身行動可以拾遺補缺,給予一線更直接的援助。于是聯合湖北省紅十字會,利用新力控股在武漢的有家便利店,啟動“善行者促進計劃”,為一線醫護人員、志愿者配送面包、牛奶等餐食。湖北省紅十字會協助聯系武漢5家醫院,有家便利店承擔物資的采購與運送,新力基金會負責整個項目的策劃、管理和協調。項目從1月30日啟動,已配送出超過10萬份餐食。目前仍在配送中,預計會送至4月8日武漢結束封城。

南方周末:我們看到除了援助武漢5家醫院外,基金會還為江西駐湖北醫療隊提供了物資,請介紹支援他們的情況。

呂基成:我們在江西做了很多公益項目,江西相關負責人找到我們,說醫療隊在武漢的第五人民醫院,是否可以給予一些支援。醫療隊缺少生活用品,我們便為他們提供了抽紙、肥皂、衣架、臉盆等基礎生活用品。

我們還統計了醫療隊過生日的人員名單,提前做好蛋糕,運送物資時給他們。送蛋糕這件事在我們看來只是一件小事,醫療隊反饋卻非常強烈,他們感動。想想也能夠理解,醫護人員每天在距離病痛死亡最近的一線,面臨很多的壓力與掙扎,回到酒店后看到生日蛋糕,會覺得自己被珍重惦記,并非孤軍奮戰,蛋糕象征了一份體恤和安慰。

南方周末:除醫護人員外,是否為疫區其他群體提供了支持?

呂基成:我們本來的計劃還包括為疫區的社會組織、志愿者提供服務,包括在便利店為志愿者提供餐食、開放有家便利店中央倉庫給志愿團隊使用等。但是由于疫情發展太兇猛,當地志愿團隊的服務行蹤隨時在變化,無法像醫院那樣定點對接服務,因此便只能放棄。疫情期間不可控事情太多,我們希望能集中精力做好力所能及事,比如這兩個月來做好為醫護人員送餐這件小事。

南方周末:本次項目執行過程與以往項目有哪些不同?

呂基成:一是項目執行過程強調安全性。疫情屬于公共衛生危機,因此項目設計和執行中非常強調安全性,我們向湖北省紅十字基金會咨詢相關方案,保障有家便利店的志愿者運送過程的安全,如餐食交接點與醫院保持一定距離,運輸車輛送餐前后需消毒等。二是項目面臨較多不確定性。項目執行時武漢處于交通管制階段,通行許可證隨時在變動,有時出現上周申請的許可證到這周用不了的情況,辦理審批的單位也模糊不確定,我們在此期間反復找了多家單位協調辦證蓋章的事,才保障持續運送。三是項目過程發生很多令人感動的事。比如有家便利店的員工志愿者,他們在艱難時期,做好自身防護同時,解決種種難題,堅持2個多月每天保障醫院餐食的配送,十分不容易。還有在通行證辦不下來時,多家醫院伸出援手,提供慈善物資運輸證明,幫忙我們解決了難題。

“希望能出現公共衛生領域的領頭社會組織,激活更多公益力量”

南方周末:如何評價社會組織在疫情期間的表現?

呂基成:疫情發生后,社會各界都積極響應,以不同方式支援一線疫情防控,貢獻了積極力量。但是我認為對于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社會組織的應急響應仍存在不少遺憾,沒有體現出足夠的專業能力。一是公共衛生領域沒有社會組織發揮帶頭作用。疫情期間,對公益機構來說識別需求、科學行動成為最困難的事情,我們并非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專業組織,過往的經驗在疫情面前都不可靠,所有工作都需要根據眼前事實進行重新分析。因此,我們一直在等待國內公共衛生領域的專業機構出來為公益機構提供指引,告訴大家如何識別緊急需求,如何避免風險,如何將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很遺憾沒有這樣的機構出現。二是指定的物資接收單位專業能力不足。疫情期間,全國資金和物資都走向政府建議的幾家接收單位,大部分單位都沒有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在物資調配和輸送、分發等方面專業能力不足、硬件支持也不充分,造成后來一些問題。

南方周末:疫情對社會組織更好地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有哪些啟示?

呂基成:一是社會組織應加強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建設。疫情過后,會有很多相關經驗分享和研究,有條件的組織可廣泛收集國內外資料和案例,制定可操作的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手冊,為社會機構提供必要的指引和參考,以提升我們應對同類危機的專業能力。二是政府也需為社會組織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公共衛生領域出現能夠提供專業支撐的頭部組織,需要更多的政策指引,讓資源和人才可以向該領域集中,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南方周末:基金會接下來的項目中,是否會考慮疫情影響做相關計劃調整?

呂基成:我們計劃在今年針對上海社區基金會的“公益創投大賽”中加入“社區防疫”方案選題,讓社區基金會報項目參評,我們資助推廣,對后疫情時代有一定幫助。

這個項目全稱為“新力杯社區基金會公益創投大賽”,運用比賽的方式將上海優秀的社區基金會項目選出,提供資助和培育,讓優秀項目在社區落地,服務當地社區居民。項目過程中我們特別關注社區基金會的籌款能力,這是影響他們可持續成長的關鍵。2018年舉辦第一屆,上海60%社區基金會參加,2019這個數字達到73%。上海的社區基金會占全國社區基金會的1/3,我們認為做好上海對全國社區基金會建設都有幫助。

南方周末:過去一段時間,有一些公益機構因為項目資源分配的公正性、執行過程透明度問題受到輿論質疑,新力公益基會如何看待上述問題?

呂基成:從公益機構角度來說,反映出管理的漏洞和專業能力的缺乏。例如,受益對象與捐贈人期待不符的問題,存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發生了捐贈對象的變更,這是允許的,但需要公益機構及時地對外發布聲明,說明受益人身份發生改變;項目內容發生改變時,公益機構需要有合規流程,讓捐贈人知曉。公益機構還需要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關注項目現狀,若受助者面臨的問題有所緩解,公益機構需要重新評估,及時調整項目方向,將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行業宏觀角度來說,社會組織的監管環境還需進一步規范。雖然公益組織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支持與完善,相關管理法規也需要及時跟上或者細化,監管、審計、財務、信息披露制度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是接下來前進的方向。

“企業公益基金會存在使命是推動社會議題進步”

南方周末:機構在項目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如何平衡企業身份和公益屬性?

呂基成:企業基金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某項社會愿景,基金會在左邊,社會愿景在右邊,企業在中間,即通過撬動企業的資源達到公益的目的。新力基金會專注緊急救災、兒童福利、邊緣救助、社會創新領域,都對應撬動了新力控股一個或多個板塊的資源。

我們的項目決策需要通過理事會同意,理事會70%為代表公共利益的外部理事,30%為來自企業管理層的內部理事,我們會綜合考慮公共需要和企業優勢去制定項目,但最主要的目的基于解決某項社會問題。

例如,上海社區基金會的創投項目設計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將上海最早在全國成立的這批社區基金會資源盤活,讓它們在專業支持下成長發展,更好地服務社區;同時打造社區基金會發展樣板模式,為全國提供借鑒。

南方周末:你對企業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哪些建議?

呂基成:首要因素是人。需要有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情,我們基金會的同事在公益領域有多年從業經驗,我自己在公益領域工作了十年,了解公益做事的要求、規范和模式,能夠更好的發揮專業優勢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其次是項目設計需要結合國家政策。當項目設計的方向對了,政府、企業等利益相關方都會被調動起來,支持項目運轉。例如我們在江西做的“新·扶貧計劃”響應了國家精準扶貧號召,其中扶持江西當地社會組織的新力公益創投吸引江西省政府民政廳、扶貧辦參與,2019年共立項了30個項目,一起助力當地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再次是需要調動企業的參與感。企業基金會項目設計需綜合考慮機構的公益目的和企業的利益,達到雙贏的目標;同時還需要能夠以專業視角啟發和調動企業,讓更多企業管理者能夠切身感受到項目為弱勢群體、為孩子們帶來的幫助,打動他們用更加可持續地方式做公益。最后是健全的制度建設?;饡母咝н\作離不開內部健全的管理制度。我們機構項目管理參照了國際機構的管理標準,對項目立項、管理、評估、監測等各環節有清晰的管理要求。如項目執行的程度、效果設有可量化的指標,持續衡量追蹤;項目達到一定數額,會引入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進行評價,確保項目實效。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保障基金會科學高效的運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