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晶的秘密書架 | 腦海中時常浮現的幾本書
我嘗試著從一種與正統思想史不同的、“精神史”的視角來解釋歷史進程。這種認知的背后,有著韋伯、涂爾干等現代思想家的印記,但還有其他。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我嘗試著從一種與正統思想史不同的、“精神史”的視角來解釋歷史進程。這種認知的背后,有著韋伯、涂爾干等現代思想家的印記,但還有其他。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著有《分身:新日本論》《友邦還是敵國:戰后中日關系與世界秩序》《馬克斯?韋伯與中國社會科學》《正眼看世界:歷史、國家與文明新論》等。
一
我大學進的是數學系。至今仍然清楚記得,當時講授數學分析課程的老師,有一次在課上跟我們說,數學系出身的人,將來做什么都可以。這么說是要激發我們的學習意欲吧。他舉了很多例子,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們系最早的系主任王湘浩先生。王先生是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專家,但他晚年的撰寫的《紅樓夢新探》一書,曾就讓紅學界的泰斗周汝昌擊節贊嘆。我當時是當故事聽的,沒有什么想法;更不會想到,自己將來會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不過,當時我的同學們中,確實有很多人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我算是其中之一吧,舉凡中國古典小說、詩詞選本、世界文學名著等,在大學時代雜七雜八地讀了不少。但如果現在要舉出對自己有影響的書,那只能是武俠小說了,不過發生影響的時間,可能要往前推幾年。
小學六年級時,首先讀到的是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緣》和《萍蹤俠影錄》,這兩本記得很清楚。隨后開始讀金庸的小說,最初讀的是《射雕英雄傳》。到初中畢業時,金庸小說只差兩部就都讀完了。這些小說會對少年的心靈發生怎樣的影響?至今仍清楚記得,當年讀到蕭峰雁門關外悲壯自戕時,自己兩眼發酸、熱淚盈眶的情形;“天涯思君不可忘,武當山頂松柏長”,郭二小姐最終看破紅塵的那一時刻,自己也是跟著惘然了半晌。去年暑夏天游覽襄陽城,腦海中竟全是襄陽城外幾次宋蒙大戰的情形。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