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電商直播商品質量問題,主播應當負什么責任?
盡管電商直播看起來是個新鮮事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厘清其法律地位,就可以根據相應法律進行監管。關鍵是,有關方都要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責任編輯:陳斌
2020年3月22日,一食品企業的員工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產品(圖文無直接聯系)。
盡管電商直播看起來是個新鮮事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厘清其法律地位,就可以根據相應法律進行監管。關鍵是,有關方都要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2020年3月3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一份直播電商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有近4成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包括主播夸大和虛假宣傳,商品貨不對板等。這提醒人們,在成為電商領域新風口后,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應該加大行業自律;便利消費者維權,包括集體訴訟等,同時應厘清電商直播的法律地位、加大監管力度,主播不能光拿錢、不負任何責任。
近年來,電商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