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尋書: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核實身份、全身消毒后,患者才能進入方艙醫院。在這個嚴格防護的空間里,他們暫時放下工作和瑣事,有了大把閑散時間。有的患者在醫院里看電影、跳廣場舞、打太極拳,還有許多人按下床頭的閱讀燈,捧起了書。
責任編輯:劉悠翔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患者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病床上閱讀雜志。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2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初版于1947年的《鼠疫》重新流行起來。2020年1月下旬,《鼠疫》在法國的銷量達到了頂峰,一周賣出1700冊。而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它在網絡書店上的排名上升至第三位,銷量翻了三倍。
偶爾得空,護士長張云會翻看圖書角的書。她坐在患者區的椅子上,穿著防護服,隔著護目鏡看。時間久了護目鏡會起水霧,這時張云只能低著頭,45度角從護目鏡的縫隙看書上的文字。
有人問:“你讀這么多書,到底收獲了什么?”阿湯回復:“很多答案你刻意去找,反而找不到。當你的人生真正遇到一件事情,當你驚慌失措的時候,那些看過的書會來找你,告訴你他們是怎么做的?!?/p>
核實身份、全身消毒后,患者才能進入方艙醫院。在這個嚴格防護的空間里,他們暫時放下工作和瑣事,有了大把閑散時間。有的患者在醫院里看電影、跳廣場舞、打太極拳,還有許多人按下床頭的閱讀燈,捧起了書。
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月6日,幾位即將出院的患者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靜靜看書,以此紀念艙內最后一夜。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個與外界現實隔離的空間里,他們在書中尋找到了新的世界。
留美博士后付小鋒是其中的網紅讀者,他在方艙讀書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人送綽號“讀書哥”。受到啟發,患者呂文鵬住院時也帶了一本書。在呂文鵬入住的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他發現長者愛看傳記和歷史書籍,年輕人喜歡小說和漫畫。
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圖書角擺著四個白色書架,每個書架三層高,每層放著三四十本書?;颊咔潲惸雀嬖V南方周末記者,在這里,看書的民警和醫護人員比患者還多,他們邊值守邊抽空看書。
湖北省圖書館曾征集浙江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的心愿書單,除去近三分之一的醫學專業圖書外,醫護人員們還偏愛文學、歷史、心理學類等書籍。
武漢圖書館館長李靜霞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漢共建立了59個圖書角?!爸匾牟辉谟诜脚搱D書角有多少圖書被人讀了,它的意義在于,在方艙為大家點亮了一盞閱讀的明燈,使這里有了溫度?!?/p>
在湖北黃岡麻城市人民醫院,一名82歲的退休物理教師曾因新冠肺炎住院,因為年紀大抵抗力弱,經過救治后仍長時間高燒。老教師托家人給他送來了書,他一邊打著點滴,一邊翻看《歷史選擇了鄧小平》。
這位老人或許能體悟到毛姆對閱讀的理解:“在度過了生命的黃金年華之后,你會發現你能欣然參與的活動已為數不多。除了象棋、填字游戲,幾乎沒有一種你一個人就能玩起來的游戲。但是閱讀就不一樣了,它絲毫不會讓你有這種困擾。沒有哪一項活動可以像讀書一樣——除了針線活,但它并不能平復你焦躁的心情——能隨時開始,隨便讀多久,當有人找你時也可以隨時擱下。沒有其他娛樂項目比閱讀更省錢了,你在公共圖書館的那些愉快日子和閱讀廉價版圖書時的愉快體驗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為你筑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我說‘幾乎’,是因為我不想夸張到說閱讀能緩解饑餓的痛苦?!?/p>
送書人:醫院需要閱讀
2020年2月5日,武漢首批方艙醫院投入使用。聽聞這個消息,湖北省圖書館館長劉偉成想給方艙送書,但當時疫情恐慌正在滋長,他和館員們有些猶豫,擔心添亂。
“讀書哥”走紅網絡后,劉偉成的顧慮消除了,“方艙患者在隔離的環境下,需要精神食糧撫慰心靈”。湖北省圖書館將首批2000冊書刊和書架書桌送進洪山體育館、中醫藥大學體育館和石牌嶺高級職業中學三家方艙醫院。
武漢圖書館行動更早。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落成第二天,武漢圖書館湯湖分館就在艙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