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戰下半場,誰來驅走心理病魔?

隨著疫情平穩,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武漢,疫區居民和一線醫護人員的恐懼、焦慮等急性創傷反應也基本過去,但“時間會撫平一切傷口”并不完全成立。

湖北大學心理學教授鄧曉紅估計,災后的三到六個月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感染者、被隔離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喪親者、兒童和老人都可能是PTSD或病理性哀傷的高風險人群。心理援助工作者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盡早對這部分人群進行評估、篩查、干預和治療。

應當組建一支訓練有素、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團隊,而不是臨時招募、匆忙培訓、緊急上陣。不然,下次重大災害發生后,“戰時一哄而上,戰后一哄而散”的現象還會重現。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心理防疫戰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圖為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熱線辦公室,心理咨詢師在接聽來電。 (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2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隨著疫情平穩,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武漢,疫區居民和一線醫護人員的恐懼、焦慮等急性創傷反應也基本過去,但“時間會撫平一切傷口”并不完全成立。

湖北大學心理學教授鄧曉紅估計,災后的三到六個月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感染者、被隔離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喪親者、兒童和老人都可能是PTSD或病理性哀傷的高風險人群。心理援助工作者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盡早對這部分人群進行評估、篩查、干預和治療。

應當組建一支訓練有素、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團隊,而不是臨時招募、匆忙培訓、緊急上陣。不然,下次重大災害發生后,“戰時一哄而上,戰后一哄而散”的現象還會重現。

閃回,心理學專業術語,指個體不由自主地、反復回憶災難的圖像,伴隨強烈的情緒和心理反應。

對71歲的退休教師陳芳來說,閃回由老伴生前的一個個生活碎片拼接而成。

老伴因感染新冠肺炎離世。非常時期,陳芳還沒來得及好好告別,殯儀館便拉走了老伴。一個環節讓她始終難以釋懷:丈夫曾是體育老師,身體一向不錯。如果當時能住上院,及時得到救治,可能就不會出事了。

一切與逝者無關的記憶仿佛都被清除。拿起早餐,老伴生前愛吃奶黃包的畫面時時在腦海中閃現?!白卟怀觥钡木秤鼍拖褚粋€沼澤,困住了她的大腦。

世衛組織在2003年出版的《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提到,大型災難發生一年內,超過20%的人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需要長期心理干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08年“5·12”汶川地震6個月后,青少年創傷后應激障礙發生率高達9.7%,而SARS兩年后,有10%左右的受災人群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湖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率先開通了咨詢熱線。其后,國內上百家心理學會、心理咨詢機構、醫院共開通免費心理援助熱線613條。國家衛健委還派出415名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前往湖北,為患者和醫務人員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服務。

隨著疫情平穩,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武漢,疫區居民和一線醫護人員的恐懼、焦慮等急性創傷反應也基本過去,但“時間會撫平一切傷口”并不完全成立。心理工作者們感到,心理防疫戰的“下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

從“緊急包扎”到“縱深干預”

3月中旬,心理咨詢師陳志林突然感覺熱線電話的“風向變了”。

從2020年1月24日開始,這位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就在網上公布了疫情心理困擾免費咨詢熱線,還在多個社交平臺提供在線咨詢服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中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