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清明節的起源和演化:觀照生與死,調和哀與樂
上巳、寒食、清明,這三個古代節日,本來還有各自的分工,但演化到唐宋時期,最終開始融合,產生了我們現代人熟悉的清明節。
責任編輯:陳斌
上巳、寒食、清明,這三個古代節日,本來還有各自的分工,但演化到唐宋時期,最終開始融合,產生了我們現代人熟悉的清明節。
在江西省南昌市瀛上墓區瓊山墓園,工作人員在為市民進行代祭掃(4月1日攝)。
我們現在清明節,其實包含了古代的三個節日,即游山玩水、曲水流觴的三月三上巳節,祭掃墳墓的寒食節,以及緊鄰其后點燃家庭新圣火的清明節。
上巳節,起源于先秦時期的巫術文化,《后漢書》《太平御覽》都曾引用過《韓詩》,說春秋時代鄭國溱水、洧水流域有三月在水邊用蘭草祓除不祥的習俗??紤]到這個區域是殷商故地,水邊祓除不祥的這種巫術文化起源或許可以追溯到更遙遠的商代甚至更早。
剛開始,這只是一種河邊舉行的巫術活動,漢代稱為“修禊”。王羲之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提到了在河邊的修禊,但在這東晉時期,已經脫離了巫術階段,上升為文人雅集的游山玩水、曲水流觴。以前只是在河邊用蘭草或樹枝沾水驅邪,這時候變成了在河邊野餐,把酒杯放在河中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