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伯祖李準與汪精衛的一段因緣

上小學的時候,就曾聽家父說,汪精衛做過我祖父的家庭教師。最近讀了堂伯父李景武的回憶錄,才知道這段故事的始末。原來,我的伯祖父、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在廣東革命時選擇棄暗投明、率隊起義,與汪精衛的這段緣分不無關系呢。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一家在故鄉四川留影。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9日《南方周末》)

上小學的時候,就曾聽家父說,汪精衛做過我祖父的家庭教師。最近讀了堂伯父李景武的回憶錄,才知道這段故事的始末。原來,我的伯祖父、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在廣東革命時選擇棄暗投明、率隊起義,與汪精衛的這段緣分不無關系呢。

上小學的時候,就曾聽家父說,汪精衛做過我祖父的家庭教師。

當然,那是我祖父的大哥、廣東水師提督李準(1871-1936)把他請來的。

汪精衛后來是漢奸。在成為漢奸之前,他是國民政府的高官,再早,他曾到日本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是個革命者。在去日本以前,他打過的唯一一份工,就是在李準家里做私塾老師。

這些,我過去知之不詳。對伯祖父李準,也只知道他在廣東水師提督任上曾經巡視西沙群島,代表中國宣示南海主權,后來在辛亥革命中,他率領廣東水路軍隊向以同盟會為代表的革命黨投誠,使廣東省和平光復,進入共和。直到最近讀到一些史料,特別是讀到李準的長子(我的堂伯父)李景武的回憶錄《清末民初官場瑣記》,才知道原來李準和汪精衛多年前的這一點“緣分”,竟然和后來他在廣東革命時選擇棄暗投明、率隊起義不無關系呢。

聘汪精衛為西席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字季新,精衛是他投身革命后自取的名字。他1883年出生在廣東三水縣,是家中幼子。他祖籍浙江紹興,人人皆知紹興幾百年來盛產“師爺”,汪精衛的父親汪省齋未取得功名,便和自己的兄弟一起帶著全家移民到廣東番禺。從此,不僅汪省齋本人,而且汪家兩代人里還有多人做幕僚、當師爺。

汪精衛少年有才,1901年他18歲時考中廣州府的“案首”(秀才的第一名),但在家中卻十分難堪。一來是因為父母雙亡,13歲喪母,14歲喪父,只能寄人籬下,跟著比自己大22歲的同父異母的大哥汪兆鏞一起生活。汪兆鏞曾經中舉,研究經史、金石皆有成就,但是思想守舊,甘當前清遺老,辛亥革命后多年還舍不得剪掉辮子。他對思想活躍的汪精衛的管教自然是古板嚴苛。而大嫂對汪精衛也不厚道,常以“飯后鐘”伺候,故意提早開飯,有時汪精衛12點回家,發現家里11點半已經開過飯;第二天他提前到11點半回家,又發現家人們11點已經吃過了。受這樣的委屈,汪精衛實在過不下去,于是希望自己能謀一份職業。本來,他要備考舉人,是不必忙于找事做的。(《清末民初官場瑣記:李景武回憶錄》,第227頁)

此時,李準這邊正好到了需要用人的時候。不久前,李準的父親李征庸去世,撫養家庭的責任都落在他一人身上。那時他擔任廣東省厘金局總辦,在廣州天平街蓋了房子,一大家十來口人都住了進來。這其中有7個孩子,3男4女,都到了該上學的年齡。3個男孩最大的是李準的遠房堂弟李澂(由李準母親收養),15歲,然后是弟弟李濤(就是我祖父)8歲,最小的是兒子李景武6歲。女孩子一個是李準的妹妹淑貞9歲,另外三個是女兒,菊蓀13歲,梅蓀11歲,芝蓀8歲。這些孩子需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