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共處到崩潰?國內首部疫情下家庭心理自助手冊出版
2020年1月以來,新冠狀肺炎疫情的暴發對中國社會生活的運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疫情當前,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響應號召,減少外出、宅在家里,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傳播和擴散,另一方面所有家庭成員長時間共處同一空間,也讓家庭成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應激反應的第一戰場。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發展心理研究院長江學者、著名婚姻家庭研究與治療專家方曉義教授主編的《家安心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家庭心理自助手冊》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國內第一本專注疫情期間家庭心理自助的圖書。
北師大心理人在行動
疫情發生后,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干預指導原則》。同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針對疫情,開通了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
2月3日,以教育部思政司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的名義,方曉義教授及其團隊策劃組織了針對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熱線人員的培訓以及大學生心理應激與應對系列直播講座。自2月5日網絡培訓直播正式上線,央視頻、新浪直播間、北師大抖音和快手等各大平臺聯動,截止2月10日正式結束,取了了累計近1400萬的在線觀看人次。
在組織培訓和講座的同時,方曉義教授想到:“其實,在居家隔離之后、宅家之后,更多的時候,我們求助的第一對象往往是家人。我們的家人更容易覺察到家庭成員的心理應激反應?!?/p>
2月11日,《光明日報》旗下《教育家》雜志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方老師團隊專題文章《家庭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應激反應的第一戰場》。面對疫情,太多的資訊分享了“在面對這些心理應激反應時,該如何自助”的方法,卻很少有專業的聲音告訴我們,在家庭的整體氛圍下,如何應對心理應激反應,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處理疫情期間出現的家庭問題、安撫家人相互感染的情緒,共度難關。我們需要一本這樣的書,寫給在疫情之下居家生活的所有人。
兩個編寫團隊爭分奪秒
方曉義教授發起并迅速組織了兩個團隊13位專家學者加入《自助手冊》的策劃與編寫工作。一個是發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治療方向的老師和學生們,一個是北京師耘家和教育咨詢中心(家姻心理)的專業婚姻家庭咨詢師。兩個團隊經過三四輪的討論才敲定了圖書的結構,用了15天的時間,組稿、再討論、再潤色,經過六輪的持續修訂,終于形成目前大家看到的《家安心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家庭心理自助手冊》
本書從心理學和家庭治療的視角,附專業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放松技術與音頻,幫助居家生活的每一個家庭,系統理解和識別疫情下個體的心理應激反應,掌握應對應激的各種自助方法,幫助隔離家庭形成互助方案,應對疫情引發的新家庭新矛盾、新沖突。
書中尤其針對兒童、被隔離人員、喪親者、有精神病史者等特殊群體可能出現的應激問題,給出心理自助、互助的專業解釋與建議。
本書的出版,希冀于運用專業力量,幫助個體獲得心理自助的能力,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間彼此有效互助、共御疫情帶來的消極影響,重建親密關系,對于疫情期間社區和家庭單元的聯防聯控,乃至社會穩定,生活、學習、工作秩序的恢復,都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