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的時間窗口:全球疫情,何以至此?
和中國、韓國等國家“早篩查、早發現、早隔離,阻斷傳播鏈”的打法不同,歐洲大部分國家采用了“延緩”策略,重點在于壓平疫情曲線、保護易感人群。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我們太關注輸入型病例了,似乎從未想過病毒可能不只有一條傳播鏈?!?/p>
“歐美國家普遍將新冠肺炎當成一場‘大號流感’?!弊罱鼛资?,年復一年的流感應對經驗早已讓歐美國家習以為常,完善的監測機制建立起人們對于傳染病防控的信心,警惕之心在無形中被不斷消解。
和中國、韓國等國家“早篩查、早發現、早隔離,阻斷傳播鏈”的打法不同,歐洲大部分國家采用了“延緩”策略,重點在于壓平疫情曲線、保護易感人群。
4月7日,在意大利都靈,醫護人員在一家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工作。
三個多月后,亞歷克斯·格倫寧格(AlexGreninger)坐在太平洋彼岸的實驗室里,仍會想起看到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新聞的那個下午。
作為華盛頓大學臨床病毒學實驗室助理主任,2020年的前兩個月,格倫寧格是在關注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中度過的。眼看病毒以驚人的速度席卷武漢,逾千萬人口的城市被迫封城,他在一月底便有了不祥的預感?!拔蚁氲搅嗣绹赡茈y逃一劫,但沒想到會這么嚴重?!彼麑δ戏街苣┯浾哒f。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8日,美國累計確診人數突破42萬。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兩周內,美國將迎來新冠病毒疫情“最艱難的時刻”,死亡人數預計還將激增。
不惟美國,全球疫情的發展勢頭幾乎超出了所有專家的預料。1月13日,泰國出現了中國以外地區首個確診病例后,疫情形成好幾次沖擊波——2月下旬3月初,韓國感染人數激增;3月上旬,意大利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西歐國家緊隨其后,4月又輪到了美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8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50萬,死亡超8.7萬。僅僅一個月前,疫情似乎還只存在于“聳人聽聞”的新聞報道里,萬人集會、體育賽事、陽光沙灘,空氣中洋溢著快活的氣息。
前有中國抗疫的經驗教訓,后有意大利的前車之鑒,全球各國對新冠病毒的準備理應更加完備,但疫情仍在短時間內失控。早期檢測技術缺陷、對病毒及其傳播的輕視、未能對疑似病例進行大規模檢測以及長期對公共衛生投入不足等多重因素,使很多國家錯失了防控疫情的時間窗,最終導致了全球疫情蔓延。
檢測黑洞
1月12日,中國向世衛組織分享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格倫寧格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消息。首要工作很明確:開發出檢測試劑。
美國大學的臨床實驗室通常有開發檢測手段的自由,但診斷試劑研發出來后,必須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才可以用于患者。倘若沒有走過這個流程,實驗室屬于違法“偷偷測試”。
FDA可根據科學數據簽發“緊急使用授權”,H1N1大流感、埃博拉疫情暴發時,緊急使用授權的申請在幾天之內便獲得批準。但這次,FDA的審批速度讓格倫寧格倍感失望——除提交電子版申請,還要提交紙質材料,申請到授權需要好幾周。
新冠病毒步步緊逼,美國州立實驗室卻只能束手等待。當時,各州檢測試劑盒全部依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放。2月5日,CDC向各州運送了約兩百套最新開發的試劑盒,但不到一周就宣布試劑盒存在缺陷,無法正常檢測。
CDC的檢測需要將患者樣本和病毒的三個基因位點展開遺傳密碼匹配,全部匹配就確診陽性?!俺霭l點很好,希望以此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假陽性。但不巧的是,第3個位點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了污染,出現了不可靠的檢測結果?!泵绹糁蝸喆髮W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系副教授陳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曾任CDC資深經濟師。
盡管當時德國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試劑,還被世衛組織采用并分發給幾十個國家,但CDC堅持耗費時間修正有缺陷的試劑盒。
1月21日,美國出現了首個確診病例,華盛頓州一名三十多歲的男性自武漢返美之后患??;6天后,韓國出現了首例確診。檢測的差異讓兩國疫情防控走向不同軌道。
兩周內,韓國兩家公司研發出試劑并獲得資質許可,政府對可能感染的人“應檢盡檢”,2月底通過多個“免下車”檢測點,測試29萬人次以上。同一時間段,美國僅測試了四千份。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鮑里斯·魯希尼亞克(BorisLushniak)將檢測試劑的紕漏稱為美國抗疫中的“最大敗筆”。這位曾擔任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代理衛生總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檢測黑洞引發了多米諾效應——無法快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