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知交撰寫,新版三島由紀夫傳記《美與暴烈》解開作家死亡之謎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二戰”后聲譽最高的作家之一,從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他青年時憑《假面的告白》一舉成名。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二戰”后聲譽最高的作家之一,從小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他青年時憑《假面的告白》一舉成名。但與輝煌的文學履歷相伴的則是其短暫而飽受爭議的一生。在完成四卷長篇《豐饒之?!返氖⒛曛H,卻為表達其激進的政治訴求而“切腹辭世”,留給世人一個難解的謎團……
日前,
《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傳》
由雅眾文化推出再版?!睹琅c暴烈》作為三島由紀夫的最早的一部傳記之一,是試圖解開作家死亡之謎的一份答卷。
該書作者、英國知名記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援引豐富的一手史料,揭開這位日本文學巨匠的傳奇人生,書中回顧了作家短暫而輝煌的創作歷程,同時與太宰治、川端康成等同時代名家進行橫向對比,生動描摹了一個
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間不懈思考,追尋“死亡、黑夜和鮮血”
所構成美學境界的作家的一生。
該書作者是三島生前私交最好的外國記者。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HenryScottStokes)在溫徹斯特公學和牛津大學新學院接受教育,畢業后,他赴日成為了《紐約時報》東京分社的一名記者。后曾任《金融時報》《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東京分社社長。
作者對三島作品的解讀視角獨特,掌握了大量翔實可信的一手資料,對三島的愛好者而言是難得的傳記資料。該書譯者于是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協簽約作家,青年文學翻譯家。
如果說三島的文學作品構成了其形象的明面,那么,他個人生活中種種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與觀念則構成了其形象的暗面,在他逝世50年后的今天,這個明暗交錯而成的形象,依然如同謎一般依然吸引著無數讀者和研究者去揣測、拆解背后的答案。
三島由紀夫
《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傳》選讀
(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
戰后沒多久,在他所結識的眾多文人中有一位名叫太宰治的小說家。三島和這位知名的浪漫派作家僅有一面之緣,卻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次聚會是在1947年,三島跟著另一位與太宰治有私交的文學伙伴前去參加他們在銀座鰻魚鋪的飯局。那時候,太宰治只有三十八歲,他的浪漫愛情小說風靡全日本,他的書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冊。最有名的一部小說名叫《斜陽》,通篇貫穿了一種絕望的氣息,是典型的“太宰式”灰暗情調,文中的哀婉傷感、自戀自怨的消沉氛圍確實和三島的文風有共同之處。
這兩人其實非常相像,都是自命不凡、恃才傲物;也都極想將自己塑造成普羅大眾心目中的傷感英雄貴族;并且,都沉溺于對自殺的向往中。因此,兩人的諸多類同點令三島警覺起來,對這位太宰治毫無喜悅親切之情,這并不是看其作品所產生的反感,而是針對個人的、“生理上的抵觸”。三島得知當夜要去見太宰治,特意換上了和服,決定要壓倒對方的氣勢,當一個“文學刺客”,“平日不穿和服的我之所以這身打扮,是充分意識到要造訪太宰治,夸大些說是一種懷著匕首出門的恐怖主義者的心境”。三島和朋友到達銀座的餐館時,一群崇拜者圍繞著太宰治已經落座在二樓的房間里。電燈是昏暗的,鋪席骯臟,甚至起了倒戧刺,正是三島最不喜歡的環境。這些文學青年都在喝劣質清酒,當時全日本只能找到這樣的米酒,要想喝進口洋酒只能去黑市交易。三島在戰后的一段時日里都不曾喝酒,故而離開太宰治一群人遠遠地坐了下來,安靜地聆聽他們的談話,企圖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發起對太宰治的言語突襲。沒過多久,眾人的談話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間歇,三島立刻插嘴,“太宰先生,”他唐突地說道,“我討厭你的書?!痹捯粢宦?,太宰治驀地凝視著三島,似有驚訝,卻也沒有露出難堪的神色。然后,太宰治側過身去對身邊的年輕人輕輕地、似乎自言自語地說道:“我知道他其實還是喜歡的,否則,他就不會到這里來了?!边@番話深深刺痛了三島,或許,恰恰因為太宰治的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某種真相,三島視之為恥辱,并牢牢地記了一輩子。他很可能經常搬出這個“太宰典故”,尤其對那句話念念不忘——“他其實還是喜歡的,否則……”因此,太宰治成了屈指可數的能“壓倒”三島的人,他們唯一一次匆匆見面就令三島頗感挫敗,甚至連報復的機會都沒有。太宰治于1948年,亦即見面后的次年就在東京自殺了——他帶著情人雙雙投河自盡。
若是比較一下三島和太宰治,以及他和川端康成的交往方式,會看出非常有趣的不同。他只見了太宰治一次,并反應過激。若不是太宰英年早逝,他倆很可能成為莫逆之交。甚至于這位長發零亂、面色永日蒼白的太宰治之自殺事件也能作為注腳,證實兩人的酷似之處。相比之下,三島和川端康成綿延二十五年的友情卻要平緩得多。三島由紀夫并沒有對所有朋友推心置腹的習慣,他總是和每個人保持一段距離,在這一點上,哪怕對待川端先生也沒有例外。三島和川端成了文學上的同盟友人,與其說兩人的友情是私交,還不如說是建立在對文學、美學理解上的默契共鳴。川端康成的個性比三島和太宰治溫和許多,看似并不像會殘酷自殺的人,但事實上,在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后第十七個月,川端康成在家銜煤氣管,也走上了自殺這條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