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棄老”抗疫是假的,醫療資源分配困境是真的
歸根結底,醫療資源分配的困境在于:既要滿足平等的觀念,又不能放棄現實需求的效率,并且面對了多種效率評價的維度。倫理、經濟、觀念和現實復雜地交錯其間,不會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責任編輯:陳斌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歸根結底,醫療資源分配的困境在于:既要滿足平等的觀念,又不能放棄現實需求的效率,并且面對了多種效率評價的維度。倫理、經濟、觀念和現實復雜地交錯其間,不會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當地時間2020年3月22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王花園櫻花盛開,游人戴著口罩駐足拍照。
一則號稱援引“瑞典政府文件”的消息在網絡上傳開,內容頗為聳動。該消息號稱:“瑞典政府文件明確下列人員染疫后醫院將不再進行重癥監護治療:1.年齡80歲以上不再治療;2.年齡60- 80歲之間的,有1-2種以上基礎病的不再治療;3.以上兩類人員已經入住ICU重癥病房治療的,自今日文件生效起中斷治療,拔管讓病人離開ICU病房?!?/p>
然而,這是一則拙劣的假消息。所謂“瑞典政府文件”的圖片清晰地顯示了一家大學附屬醫院的LOGO,與瑞典政府毫無瓜葛。實際上,瑞典政府迄今為止的疫情防控措施還停留在勸告和建議階段,沒有強制社交隔離,也沒有封城、禁足的行政措施,甚至酒吧飯店等商業機構還在正常營業。瑞典社會整體反應也較為平靜,醫療系統沒有被擠兌。如此“佛系”的防控認知之下,何至于出這樣的“棄老令”?而且,這份所謂“政府文件”中的第一、第二條還能用“戰時順序”解釋,第三條“立即拔管”性質接近謀殺,怎么可能是一個文明國家的政府政令呢?
這則假消息的“靈感”來源應該是意大利疫情高潮階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