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瑞 扎進人生零點零幾秒
“在任何領域,你要沖,一定會不知不覺被推上競爭的路,你要參加比賽,要拿獎。沒辦法,我們一生都在討好別人”
責任編輯:楊靜茹
“在任何領域,你要沖,一定會不知不覺被推上競爭的路,你要參加比賽,要拿獎。沒辦法,我們一生都在討好別人”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8期
曲家瑞對細節挑剔且敏感:喝星巴克只能要五分之一shot,配上脫脂奶,比常溫高一些,但不能太熱。她曾有位猶太男友,每次點菜都會提出諸多要求,直到服務員翻白眼;輪到她看菜單的時候,馬上討好地說:“我都可以?!狈质种?,她報復般繼承了這個習慣。
進酒店,她得將工作人員房間一一看過,再擇一入住。接受采訪,更愿意背對著門而非時刻看到有人進出。個中標準極為主觀:那一刻那個選擇可以讓自己心境比較自在。
2016年,《康熙來了》停播,因在節目中有突出表現而受到關注的藝人們也失去了受眾最廣泛的舞臺,曲家瑞便是其中之一。她是臺灣水產協會理事長的女兒,畢業于美國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盟學院(cooper union,美國最古老的和最獨特的高等教育學院,設有建筑、藝術和工程三所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現任臺灣實踐大學助理教授。她擔任過策展人,為大型頒獎典禮設計過整體視覺,拿過德國“紅點獎”;平日愛收藏二手玩具,芭比娃娃、公仔、模型都能擺上一面墻。她出過書,個人畫展《曲家瑞 你哪位》先后在蘇州和深圳誠品生活舉辦。
她擁有豐富的經歷,也具有講故事的能力,這讓她可以游走在不同主題的綜藝節目中。在她的描述里,與跳蚤市場上渴望賣掉娃娃的女孩的交易變成了“我不想長大,她想長大,所以我們在那個臺階上交換了青春”。類似的經歷常因她飛快的語速如浪翻涌,也為她帶來了觀眾的目光。她的形象被節目構筑:言行如藝術般荒誕,情緒豐沛但脆弱,感情經歷段段傳奇卻屢屢受挫,在傳統中國家庭和美國教育的合力下完成自我塑造,與她緊密連接的標簽是“做自己”。
節目停播的影響比她想象中要大:粉絲增速減緩,通告數量或主動或被動地變少。她的心態因之陷入低谷,畫畫不再順利,終日惶惶,在經紀公司辦公室對著老板崩潰大哭。老板放了她一段時間的假期,她飛去瑞典參加徒步,在屏幕上喊了“做自己”幾年后,開始了“找自己”的旅行。這次“找自己”是50歲的曲家瑞對20歲的曲家瑞的呼喊。
大學時候,一位藝術家來學校觀摩學生作品,曲家瑞作為三名學生代表之一給他看了自己的畫作。對方看了說:“你是一個art smart的學生?!薄澳鞘嵌啻蟮膼u辱,等于對我說我做一切都是因為我知道這個是好的,是趨利性讓我去做,而不是我真心想做?!彼茈y過,但是更難過的是意識到這可能一輩子改不了,“在任何領域,你要沖,一定會不知不覺被推上競爭的路,你要參加比賽,要拿獎。沒辦法,我們一生都在討好別人?!?/p>
比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