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深圳大鵬半島秘境:“抗疫”哪吒廟和海邊銀葉樹
八十多年過去了,日軍曾經掃蕩過的海灘,如今嘯聚其間是數量眾多的銀葉樹,構成了這個星球上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樹齡最大的天然銀葉樹群落。
責任編輯:楊嘉敏
八十多年過去了,日軍曾經掃蕩過的海灘,如今嘯聚其間是數量眾多的銀葉樹,構成了這個星球上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樹齡最大的天然銀葉樹群落。
2019年12月,即將消失的深圳大鵬半島壩光村。
是銀葉樹,不是銀杏樹。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探訪時,我犯下的錯誤,真的相當烏龍。不但記錯了樹名,還跑錯了觀賞的地點。直到去年,2019年12月,我第二次去時,才知道銀葉樹其實一直就站在海濱的灘涂泥沼里,潮漲時吞吐波浪,潮落時呼吸天地。
大亞灣的“海市蜃樓”
生長銀葉樹的壩光位于深圳東部大鵬半島的東北角。其北面海拔717米的深圳第四高山——筆架山(為區別深圳市中心的筆架山,當地又稱之為大筆架山),仿佛一道拉鏈把深圳與惠州鎖結一起;西面和南面則盤踞著深圳第五高山、海拔707米的排牙山。這列幾乎橫亙整個大鵬半島中部的山脈,因山勢險峻陡峭,酷似一排排錯落起伏的尖牙利齒而得名。在1958年以前,排牙山是寶安縣(新安縣)與惠陽縣(歸善縣)的縣界;再往前追溯,它還是古代廣州府與惠州府的府界。被山巒擁抱的壩光只有東面敞開著胸懷,朝向大海,任憑浪花、礁石和沙灘細細雕琢出長達15公里的海岸線,漂亮而曲折。十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趟錯過銀葉樹的旅行里,我和家人站在壩光海邊看到的美景:隔著天光云影的大亞灣,對面,惠州稔平半島遠遠的,縹緲得像一場正在上映的海市蜃樓……
如果我沒有猜錯,距今四百余年的明朝嘉靖年間,一群來自福建、廣東興寧等地的客家人肯定也看到過這些美景。不,不止這些,那個時候,他們應該看到了更多??吹搅饲宄毫魈实暮佑?,看到了沿海蔓延的紅樹林,看到了成群飛舞的白鷺,看到了沙土堆積如壩的平地,看到了壩上如茵的綠草……他們這才停住遷徙的腳步,把扛在肩膀上的家卸下來,聚攏成一座小小的村莊,取名壩崗。后因客家話“崗”“光”發音相同,漸漸訛傳為壩光。然而,這塊看上去很美的風水寶地,并沒有成為可以“避秦”的“桃源”。好不容易熬過了明末清初接二連三的災荒、饑饉、戰亂、瘟疫……卻差一點在所謂的“康熙盛世”里遭受了“滅頂之災”。
康熙元年(1662年),為了切斷沿海反清勢力對鄭成功的奧援,清廷正式在江南(今上海、江蘇和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四省實施殘酷的“遷?!?。短短3年,廣東沿海居民被迫先后兩次內遷,共計80里。整個大鵬半島除了官兵的衛所屯圍,幾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