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獵人:越來越重要的 “半專業化”地質考古愛好者
在中國,專門研究古生物的專家屈指可數,如果僅靠幾個專家用腳步去丈量大地,從而獲得大量野外發現,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遍布全國的“化石獵人”就變得猶為重要?!盎C人”泛指 “半專業化”的地質考古愛好者。近年來,他們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不斷有所發現,這給中國古生物研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責任編輯:方迎忠 鄭潔
“化石獵人”唐永剛在一處恐龍足跡的化石點上步行測量估算面積?!盎C人”泛指“半專業化”的地質考古愛好者。中國的民間化石科普最早出現在2000年前后
在中國,專門研究古生物的專家屈指可數,如果僅靠幾個專家用腳步去丈量大地,從而獲得大量野外發現,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遍布全國的“化石獵人”就變得猶為重要?!盎C人”泛指 “半專業化”的地質考古愛好者。近年來,他們在自己生活的周圍不斷有所發現,這給中國古生物研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10期
全文約3145,細讀大約需要7分鐘
在唐永剛家的閣樓里,他在展示三葉蟲的化石藏品。唐永剛是圈里的高級藏家,網名“左山嶺”更有名,大家都稱呼他“老左”或“左山嶺”
中國的民間科普性質尋找化石最早出現在2000年前后,一個“化石網”聚集了中國第一批“化石愛好者”。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和有限的地質古生物的知識,去搜尋和分辨,然后到網上交流學習。后來,中科院古生物所組織了多次“愛好者”培訓,于是多年后,就出現了一批“半專業化”的地質考古者,老左就是其中之一。
老左的本名叫唐永剛,網名“左山嶺”,這是山東一處恐龍足跡化石點的山名,也是15年前他第一次考察的恐龍足跡化石點。從那時起,老左就愛上了恐龍足跡化石,陸續發現了多處恐龍足跡化石群。其中,郯城李莊恐龍足跡化石群中四道平行的小型恐爪龍類足跡是世界首次發現,印證了小型恐爪龍類群居的生活特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