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9.29-10.7)
道歉第一條最有意思,害死了若干嬰兒、造成上萬嬰幼兒害病住院,石家莊市政府最大的失誤,居然是缺乏政治敏感性,沒有站在政治的高度上去看問題
責任編輯:史哲
No.1政府道歉的標準文本
《南方都市報》,10月3日,作者:張鳴
三鹿事件鬧到今天,石家莊市政府終于出面道歉了。
道歉第一條最有意思,害死了若干嬰兒、造成上萬嬰幼兒害病住院,石家莊市政府最大的失誤,居然是缺乏政治敏感性,沒有站在政治的高度上去看問題,那么多患兒的健康和生命,似乎在沒有站到這個高度之前,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潛臺詞就是:對不起,領導,事弄大了,造成不好的影響,給領導添麻煩了。
道歉的第二條,倒是坦承他們對事件最終變成國際丑聞的后果估計不足。而且還半吞半吐地承認了自己慣用的危機處理方式,在隱瞞實情的前提下,暗中操作,一面安撫受害者,一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有無效果另當別論)。潛臺詞是:各級領導干部務必要牢記,防火防盜防記者。
道歉的第三條,則是在開脫。說石家莊市政府處理此事的初衷是好的,誰能說“支持企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不對?“涉及職工、農戶眾多”,這些人難道不是人民群眾,他們的利益難道不要考慮?潛臺詞:盡管惹了這么大的禍,市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符合黨的一貫政策的,即使出了錯,也沒有主觀故意。
這樣的道歉,凡是需要檢討的時候,改頭換面拿出來都行。說白了,基本上不是對“廣大嬰幼兒患者及其家長”的,而是給上級有關部門看的。出了這么大食品安全事件,我們的這個市政府所想到的,居然首先是政治敏感,政治高度,而人命關天這種做人的起碼底線,理所當然被排在次要和附屬的地位上。而所表達的歉意,首先是對給上級機關惹麻煩的內疚和恐懼,至于受害者的生命損失,中國國家形象的損害,中國制造的內在傷害,都在其次,甚至根本就排不上。
【推薦理由】如此堅持政治高度,而視人民生命為兒戲,這樣的“政治高度”究竟是高,還是低???這樣的道歉,如何讓民眾體會政府的誠意?本文樹立了媒體質詢的一個范例。只有經歷這樣的質詢,不管其來自上級,還是民間,公權力才能說得起是“為民所用”。
No.2中國足球良心何在?
新華社,10月2日,作者:馬邦杰 李鵬翔
武漢光谷足球俱樂部悍然宣布退出中國超級聯賽,狠狠地摑了中國足協一記耳光。
作為中國足球的核心,中國足協的非職業性決定了中國的俱樂部、官員、球員、教練乃至部分媒體等足球從業的人士的職業成色不足。中國足球發生的一切問題,中國足協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武漢俱樂部希望他們退賽能夠喚醒中國足球的良心。中國足球的良心何在?不在那些無能昏庸的足協官員那里,不在那些頭腦簡單、舉止粗暴的球員那里,不在那些利欲熏心、惟利是圖的俱樂部那里,也不在那些唯恐天下不亂、趁機漁利的無聊媒體那里,而是在那些善良普通的平民百姓那里。
他們對于足球只有奉獻,沒有索取,沒有任何亂七八糟、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是中國足球的良心。而中國足球過去恰恰丟掉了自己的“良心”,足協掩耳盜鈴,在搞政績足球,一切都為了“出線”;俱樂部自我膨脹,在搞成績足球,一切為了名次;球員上下其手,在搞金錢足球,一切都為了掙錢……中國足球閉目塞聽、黑白顛倒,終成今日之敗。
【推薦理由】“摑了中國足協一記耳光”、“無能昏庸的足協官員”、“頭腦簡單、舉止粗暴的球員”……如此直接,沒有絲毫隱諱的用語,在中國近幾十年的評論性文章中可謂罕見。稀缺的文風,是我們推薦本文的最重要理由。順便說一句,在所有食民之祿的機構中,也只有在訓足協的時候,才能夠如此無拘無束、酣暢淋漓。
No.3學生跑步難道也要搞“全國一盤棋”?
《東方早報》,10月6日,作者:邵建
教育部到底是否有權動輒向全國大中小學生發出各種各樣的號召或指令?教育部的確是國家最高教育當局,但這是行政上的教育當局,它的工作與教育行政有關,因而其指令也應當是在教育行政范疇內。教育行政之外,比如全國中小學生們唱什么歌、跳什么舞,當不在教育部的權限范圍內。這本是各地或各校甚至是學生各人的選擇自由。這次冬季長跑,教育部是以“通知”的形式下發,形同指令。把全國學生的唱歌、跳舞、跑步都給行政化,這是行政上的自我擴權,它讓行政囊括了教育上的一切。這對帶有自由本性的教育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兆頭。
教育,就受教育者而言,是一種權利;就教育行政機構而言,又是一種權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教育行政機構的權力為受教育者的權利服務。服務既然是前者的義務,就并不合適主客倒置,不斷地、居高臨下地對受教育者發布各種行政指令。以這次長跑活動為例,活動幾乎牽涉億萬個家庭,征得過這億萬個學生家長的同意嗎?或者,考慮過無數學生家長的意見嗎?并非每個學生都合適天天跑步,何況要持續半年。在我看來,學生應該有權拒絕這指令性的長跑,如果他或她感到自己不合適的話。
No.4 周正龍妻子有理由上訴嗎
紅網,10月3日,作者:劉純銀
是不是周正龍一個人干的,只要讓周正龍合成一張照片給大家看看,就知道有沒有別人參與了!道理就這么簡單,可問題是司法部門卻沒有這樣做。當前眾多網友支持周正龍妻子上訴,充分說明周正龍案的所謂公開審理并沒能解答民眾的疑問。
更重要的是,民眾的懷疑并非空穴來風。
一是連照相機都會拿倒、更談不上會電腦的周正龍在法庭上堅稱:所有行為都是其獨自進行的,沒有其他人參與。但假虎照存在明顯后期技術處理的痕跡,這點周正龍絕對自己做不到,而旬陽法庭在審理過程中,并沒有就假虎照要求鑒定有無技術處理。
二是表面公開審理的周正龍案事前做了周密的“部署”。比如,144個旁聽席位中居然有近百名旁聽者是專門組織來的旬陽縣機關工作人員。更令人費解的是:法庭在審理過程中,并沒有就假虎照要求鑒定有無技術處理進行審理,卻對申請旁聽的記者進行了嚴格的審查。難怪“打虎派”的代表人物郝勁松律師直言不諱地表示,周正龍案件影響巨大,但僅僅開庭一次就審理完畢了,而且在休庭半個小時后就出臺了判決書,顯然太草率,只是想盡快了結此事。他甚至懷疑,周正龍之所以一個人全攬下來,不排除背后有某種交易。
【推薦理由】“審理周正龍”最終演變成了又一只“華南虎”,這不得不說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如果說“正龍拍虎”只是把行政權力拖下了水,證明了一些官員的自大、愚蠢和不負責任,那么現在司法系統“正義的捍衛者”形象也將不可避免地被質疑聲所解構。一個農民把兩大國家權力送上這樣的尷尬境地,周正龍應該可以感到“自豪”。
■回馬一槍
黃金周統計數據緣何相互抵牾
中國網,10月5日,作者:舒圣祥
10月3日同時見報了兩條黃金周統計數據:交通運輸部統計,黃金周前四天,全國道路、水路客運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減少2.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全國假日辦也發布了黃金周第4號旅游信息通報,截至2日18時,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共接待游客404.8萬人次,同比增長33.42%。
交通部門說黃金周客運量增幅較去年有所下降;假日部門又說景區接待游客數量大增三成。面對這樣兩份相互抵牾的統計數據,我們想問:景區大增的那些旅客,究竟都是怎么過去的呢?
具體而言,交通部的數據“證實”了假日改革的積極成效,因為交通部把“小長假有效分流了客流”作為主要原因;而假日辦的數據又可以作為進一步取消“十一”長假的“有力證據”,因為盈利情況良好——看似矛盾的統計數據,在證明效果上卻能奇怪地達成統一。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另一種情況:因為巨大的交通監管壓力,交通部力主取消黃金周;而作為靠黃金周生存的機構,假日辦力主保留黃金周——所謂“動機決定一切”,揣著什么樣的目的出發,于是就能產生什么樣的數據。
【點評者說】猛然一看,還真是佩服。長假期間還這么仔細研究政府部門的所謂統計數字。而且,立論直指數字抵牾后的部門利益糾纏,更令識者會心了。不過,所謂數字抵牾卻欠思量。交通部統計的是增幅減少,發送旅客好歹以億計,相比于景區增加那一百來萬,這兩個數字如何聯系起來,還真是讓人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