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粥之爭:學會就事論事多么重要
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已發生很大改變,很少有人再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勞作提供血糖快速上升的能量模式了。因此,現代人的餐飲結構也需要隨之改變;尤其是上海地區,傳統上喝白米粥還喜歡加一兩勺糖……真應該好好聽聽張醫生的建議。
責任編輯:陳斌
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已發生很大改變,很少有人再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勞作提供血糖快速上升的能量模式了。因此,現代人的餐飲結構也需要隨之改變;尤其是上海地區,傳統上喝白米粥還喜歡加一兩勺糖……真應該好好聽聽張醫生的建議。
日前,張文宏醫生建議給青少年的餐飲要注重營養均衡,增加些牛奶、雞蛋,同時建議不要給孩子喝粥,他所指的是白米粥,本人常年居住上海,熟悉東部地區民眾生活習慣,理解他言有所指的意思,而非廣州大米加瘦肉、魚片或梭子蟹熬制的粥類。
此言一出,一些人紛紛指責醫生不愛國、崇洋媚外、破壞傳統文化,等等,還有人開始質疑張醫生年薪很高,拿那么高年薪是否道德?是否愛國?
這一話題,涉及到幾層思考:
其一:大米粥的營養結構問題。
不預設立場和偏見,而從科學與健康角度看,單純的白米粥,在營養結構方面,確存在問題與不足。
白米粥的不足:大米的營養結構,碳水化合物77.6%、蛋白質6.7%、脂肪0.9%、粗纖維0.3%……還有少量氨基酸、維生素;單純的大米粥營養結構單一。
僅米、面等糧食,難以維持人體長期健康;所以,食譜才要盡可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