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抗訴求“輕”,法院二審加刑

檢察官王勇: (法官)群體關注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權,認為侵蝕審判權。

原法院庭長臧德勝:雖然量刑建議對法院具有一定的拘束力,但法院畢竟掌握著裁判權,有權力做出自己認為更正確的量刑。

知情者表示,檢察系統目前仍在評估,是否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啟動該案再審。

“ 檢方似乎永遠是不利于被告人的,所以檢方抗訴、被告人上訴同時存在時,‘上訴不加刑’原則就不適用了?!?事實上,檢方也可能為了被告人利益抗訴,這時是否適用“上訴不加刑”?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錢昊平

檢察官王勇:(法官)群體關注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權,認為侵蝕審判權。

原法院庭長臧德勝:雖然量刑建議對法院具有一定的拘束力,但法院畢竟掌握著裁判權,有權力做出自己認為更正確的量刑。

知情者表示,檢察系統目前仍在評估,是否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啟動該案再審。

“ 檢方似乎永遠是不利于被告人的,所以檢方抗訴、被告人上訴同時存在時,‘上訴不加刑’原則就不適用了?!?事實上,檢方也可能為了被告人利益抗訴,這時是否適用“上訴不加刑”?

“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判決?!苯?,一份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二審判決書引發法律圈“論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車浩認為,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判決顯示出法院與檢察院之間一次針鋒相對的權力博弈。

這份判決涉及的只是一起常見交通肇事案,但在對被告人余某的量刑問題上,控審兩方產生了明顯分歧。

在一審過程中,檢方因被告人認罪認罰,向法院提出了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法院未予采納。之后被告人上訴,檢方也認為一審法院不采納量刑建議的理由不能成立,提出了有利于被告人的抗訴。

2019年12月,北京市一中院作出二審判決,未支持檢方抗訴意見,且做出了改判,在一審判決的基礎上加重了對被告人的實刑量刑。

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二審判決違反了“上訴不加刑”原則,程序上值得商榷。亦有意見稱,該判決說理清晰,在實體法適用上站得住腳,且能推動各方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反思。認罪認罰從寬,作為一項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訴訟制度,已于2018年10月正式寫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之后在全國推行。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佀化強將該案視為“中國刑訴法上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2020年4月1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一工作人員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請求,但表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