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救市,還是添“堵”?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放寬限購的步子仍邁得不大:指標增加不多,拉動消費的效果有限。中國乘用車年銷量多年穩定在2000萬輛以上,而目前各地新增指標合計只有十多萬輛,不到1%,顯得杯水車薪。

政府在出手相助時,一定要避免“搭救了落后產能”。如果國Ⅵ延緩執行政策出臺,就一定要明確該政策是為了幫助經銷商銷售庫存國Ⅴ車,不能讓企業“鉆空子”繼續生產國Ⅴ車型。

對政府來說,限購是最易見效,也最容易讓老百姓看見的交通管控手段,因而可能對限購產生依賴,忽視了其他一些復雜而根本性的手段。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4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車流量逐漸恢復。 (新華社/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放寬限購的步子仍邁得不大:指標增加不多,拉動消費的效果有限。中國乘用車年銷量多年穩定在2000萬輛以上,而目前各地新增指標合計只有十多萬輛,不到1%,顯得杯水車薪。

政府在出手相助時,一定要避免“搭救了落后產能”。如果國Ⅵ延緩執行政策出臺,就一定要明確該政策是為了幫助經銷商銷售庫存國Ⅴ車,不能讓企業“鉆空子”繼續生產國Ⅴ車型。

對政府來說,限購是最易見效,也最容易讓老百姓看見的交通管控手段,因而可能對限購產生依賴,忽視了其他一些復雜而根本性的手段。

從結婚那年開始,深圳人郭松已經搖了3年車牌。深圳從2014年起,每年只放出約8萬個購車指標。2020年3月,他和126多萬人爭奪2934個指標,中簽率僅為0.23%。

最近,轉機似乎來了,深圳2020年增加了1萬個混合動力車指標,廣州、上海、杭州等限購城市也增加了購車指標。全國各種購車福利百花齊放,一場罕見的賣車秀拉開大幕。

同在深圳,一名車企員工已經連續3個月沒拿到績效工資了。這一波車市下行已經延續一年半,新冠肺炎疫情吹來的寒風,迫使政府加快挽救車市的步伐。

2月,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配額的高層訊號放出;3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出通知,提出推動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4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放寬限購,對救市有多大作用?是面對危機的臨時措施,還是會逐漸解禁,重回交通日益擁堵、機動車尾氣污染日趨嚴峻的老路?

放寬限購、發放補貼

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雖花樣繁多,但各地刺激汽車消費的“殺手锏”主要是放寬限購和發放購車補貼。

在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提出刺激消費政策的地區大多有自己的汽車產業,因而比較積極。

汽車產銷大省廣東“誠意十足”。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后,廣州發放的指標從1萬個/月增加到1.6萬個/月,并對新能源車的使用環節給予1萬元補貼。深圳此前購車需要深圳戶口或繳滿2年醫保,新增的1萬個混合動力車指標,只需持有深圳居住證。

長三角的杭州,2020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購車指標;實行指標拍賣制的上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