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盜版的時代,版權保護挑戰空前
在人人都可以盜版的時代,維權反而變難了。怎么辦?
網絡平臺應該主動加大對銷售侵權復制品的管理力度,建立高效的投訴機制,一旦出現被投訴侵權,立即凍結被投訴方的賬號和資金,等待投訴處理結果。
責任編輯:陳斌
解決互聯網時代的侵犯版權難題,司法理念和技術也需要與時俱進。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
日前,北京海淀區法院公布了一起侵犯版權的案件,被告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售賣其此前購買的網絡輔導課程資料,被判向著作權人支付賠償及維權支出兩萬多元。
在這一案件的判決中,海淀法院認為,原告銷售的網絡教學課程包括輔導考試課件和視頻文件,雖然其內容基礎為國家統一的教材和歷年考試真題,但與其從事的工作和教學經驗直接相關,形成完整的培訓課程,對考生提供課程和經驗幫助,是具有一定獨創性的智力成果,原告對此擁有版權。而被告將課程內容形成的視頻和課件文件通過網絡銷售獲利,侵犯了原告的版權。海淀法院的數據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