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困境兒童
武漢封城期間,社工楊頌平身處外地,不能接觸當地的幫扶對象,感到“非常無力”,社交距離的拉長,讓過去的服務路徑被迫改變。
責任編輯:張玥晗
隔離期間,為了促進與孩子的交流,李忍會引導童童(化名)畫一些簡筆畫?!斑@也是我和孩子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事?!崩钊陶f。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在方艙醫院,沈清每次和女兒視頻,先關心健康情況,但社工李忍需要照顧并承接、安慰這名四歲兒童內心的焦慮、無助和不安。
武漢封城期間,社工楊頌平身處外地,不能接觸當地的幫扶對象,感到“非常無力”,社交距離的拉長,讓過去的服務路徑被迫改變。
新冠疫情對家住武漢的沈清一家帶來沉重打擊,母親走了,自己與丈夫檢測為陽性,所幸的是女兒童童未受感染。
2020年2月13日,進入方艙醫院前,沈清帶著4歲的童童住進隔離酒店。她心急如焚,擔心女兒被傳染,四處救助,直到2月19日,武漢江岸區后湖街道的工作人員和社區志愿者接走了童童。
李忍是當天來接童童的志愿者。作為武漢市逸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專業社工,李忍將在24天里與童童“同吃同住”,在隔離點陪伴她。李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在隔離點和童童情況類似的兒童一共有七名。
這些兒童成為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困境兒童,也是困境兒童(監護缺失的兒童)的新成員。據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4月18日,全國15個省份發現報告并救助保護了393名因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兒童。
為進一步加強救助保護困境兒童,民政部等相關部門陸續發布相關政策。1月31日,民政部發布救助保護困境兒童的通知,“確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平日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2月11日,民政部再發通知,要求“各地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在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統一部署下,及時發現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兒童”。
其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確認感染、疑似感染或需隔離觀察,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因防疫抗疫工作需要以及其他因疫情影響不能完全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的兒童”均屬于救助范圍。
在采訪中,南方周末記者發現疫情下的困境兒童救助,出現了很多特殊時期的特殊問題,不僅原有困境兒童的服務方式被疫情改變,也增添了新的困境人群和救助難題。
被改變的救助
李忍最初幾天和童童相處,4歲的童童“一句話不說”。
沈清告訴李忍,童童很內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