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評俄羅斯大片《救國同盟》
最近,俄羅斯大片《救國同盟》(或譯“救國協會”)引起熱議,網友們在感嘆場面之宏大、制作之精良、配樂服裝碾壓國內歷史題材影片的同時,也有人說看不太明白,除了拗口的俄羅斯人名之外,影片中所展示的各種兵種,以及忠于或反對沙皇的軍隊派別都傻傻分不清。
責任編輯:劉小磊
如今的俄羅斯更傾向于在當時的敵對雙方之間“和稀泥”,把十二月起義說成是“兩撥好人間的誤會”:一方面對十二月黨人的追捧明顯降調,刻意淡化了起義的思想背景,另一方面給尼古拉一世摘掉了“反動沙皇”的帽子,說他是一切都正確的好沙皇,“唯一的污點”就是處死了5名十二月黨人。正如影片借起義領導者之一穆拉維約夫之口說的——歷史上他并沒有這么說:我和你尼古拉一世都是正確的。錯的只是幾十年后的革命派!
“您的目標和我們的目標都是正確的”
最近,俄羅斯大片《救國同盟》(或譯“救國協會”)引起熱議,網友們在感嘆場面之宏大、制作之精良、配樂服裝碾壓國內歷史題材影片的同時,也有人說看不太明白,除了拗口的俄羅斯人名之外,影片中所展示的各種兵種,以及忠于或反對沙皇的軍隊派別都傻傻分不清。
《救國同盟》由安德列·克拉夫丘克導演,耗資近十億盧布,2019年俄羅斯票房排名第一。
1825年,十二月起義兵變的參與者絕大多數是近衛軍,其領導者幾乎全是近衛軍軍官,即俄國貴族階層的代表人物。近衛軍是沙俄軍隊中的“天之驕子”,是沙皇倚重的御林軍,裝備待遇都遠遠在其他部隊之上。很多人奇怪,貴族,尤其是貴族近衛軍作為統治階級與沙皇政權沆瀣一氣,他們為什么會起來造反呢?
不過,我對這部電影的第一關注點既不是歷史場景再現也不是它的大制作,而是當局對沙皇和十二月黨人的態度以及對他們如何定位。果真,影片非常注意現在的立場設定與沙皇時代和蘇聯時期的不同?!毒葒恕菲^和片尾兩次出現沙皇尼古拉在審訊十二月起義的組織者之一穆拉維約夫時的對話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穆拉維約夫表示,對于兵變沒有什么好懺悔的,他對沙皇說,因為“您的目標和我們的目標都是正確的”(潛臺詞我們都是為了強大的俄羅斯)。沙皇問“那總有僭越者與合法者的區別吧?”穆拉維約夫認為二者之間沒有區別。就這樣寥寥數語,把俄羅斯的三個時代:沙俄、蘇聯和當代俄國串聯起來。最后片尾字幕打出:“處決五名十二月黨人是尼古拉執政三十年中唯一的污點”——對尼古拉的好感溢于言表。
電影中的沙皇尼古拉一世。
十二月黨人運動爆發的原因,表面上看與18世紀所有的近衛軍兵變一樣是王位繼承問題。事實上,歷史上的中央集權制度的最大軟肋也就在于此。很多問題都是在權力繼承的當口爆發的,中外的皇帝們都為如何過這個坎而絞盡腦汁。本來帝俄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套規矩??墒?,這一時期俄國的皇位繼承確實有點復雜:沙皇亞歷山大一世1825年11月17日陪同皇后到南方,因患急性傷寒病逝于塔甘羅格(影片中亞歷山大死于剃刀的說法,史籍未載),沒有子嗣。根據1797年4月5日法律,皇位的傳應給他的弟弟康斯坦丁。
但這個規定卻這次卻落空了。這又要從上一代的事說起:原來亞歷山大一世的父皇保羅一世是葉卡特琳娜女皇與情夫薩爾蒂科夫的私生子,葉卡特琳娜對這個孩子基本不管不問,母子關系疏離冷淡,但女皇卻很喜歡孫子,這使得保羅與亞歷山大的父子關系也不正常。1801年,保羅一世在位不到五年,就在“亞歷山大知曉的情況下”被近衛軍所弒。思想新潮的近衛軍擁立了“開明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并支持他通過改革建立了偉業——包括打敗拿破侖。
打敗了大革命后的法國,卻使得亞歷山大晚年趨于保守:他相信偉大傳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