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的國際旅行:突圍記
2月7日,李文亮醫生離世那天,我決定出國旅行一段日子,待國內疫情平息再回。
責任編輯:朱又可
亞洲,歐洲,非洲
2月7日,李文亮醫生離世那天,我決定出國旅行一段日子,待國內疫情平息再回。當時許多國家針對中國公民發出了旅行禁令,往來中國的航班也大面積關停,但若仔細研究對比各國政策就會發現仍有一些對中國人網開一面的境外目的地,比如泰國、阿聯酋和大部分歐洲、非洲國家。而另一些對中國公民入境采取限制措施的國家如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也只是規定最近14天內到過中國的非本國公民不得進入,真想去的話只要利用泰國、阿聯酋或歐洲作跳板,“隔離”14天后再飛即可。西方國家中還有瑞士這種奇葩,非但不限中國公民入境,還特許因航班取消而滯留瑞士的中國公民申請簽證延期,可逗留90天之久。
曼谷輕軌上,大約半數乘客戴口罩
泰國依然開放落地免費簽,于是我先從上海飛到曼谷。在廊曼機場,排隊辦簽證的清一色都是中國人,不見印度人、俄國人,過關速度比以前快得多??磥碇袊每捅挥幸飧糸_了,過了邊檢才和其他國家的人匯合。目測中國人百分之百戴口罩,泰國人少說也有百分之八十戴,印度人六七成。西方人總是沒幾個戴口罩的,還有人將它拉下來罩在下巴上。
曼谷依舊洋溢著輕松享樂的生活氣息,除商場、地鐵、輕軌等人流密集的室內場所,基本沒有戴口罩的必要。當時全國累計只有32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我落地那天新增7例,其中3名泰國人、4名中國人,而4個中國人里有3人是已確診感染者的親屬,另1人來自湖北。
我自覺遵守“社交距離”原則,獨來獨往,盡量在空曠的室外活動,與人保持兩米以上距離。萬佛節長周末,泰國東北部呵叻府發生連環槍殺案,令人震驚,但不影響首都過節氣氛,湄南河上節日禮花照常綻放。住處附近的春暖寺輕軌站,有時會見到幾個年輕可愛的男女志愿者向路人發送免費口罩,我也領了兩個。
游客扎堆的地方我沒有興趣,想做的事無非是看電影、理發、游泳、逛書店之類。我發現水上巴士票價從20銖下調到了15銖,盡管過去一年里泰銖升值了,物價卻沒漲多少,曼谷出租車起步價二十年如一日穩定在35銖,下館子吃飯也感覺不到物價壓力。融入曼谷城市生活后,漸漸就忘了社交距離這回事,我應約和朋友Ray一起喝科羅娜啤酒(我稱之為“冠啤”,自從新冠病毒流行以來,這個牌子的啤酒因為名字“Corona”而“躺槍”)、游泳,有天晚上還到北邊Ari區跟兩個從北歐來泰國過冬的朋友Ulf和Synne吃飯。說到疫情,他們認為武漢確實形勢嚴峻,但其他地方不必小題大做,我表示同意。我們幾個都沒有意識到當時過于樂觀,只覺得有幸身處非疫區,不應把“活著”作為第一目標,而是要“像人一樣生活”。
僅僅出國十來天,感覺已恍如隔世,曼谷就像減壓艙,幫我做好了遠行的心理準備。下一站飛往馬德里,為了打發在北京十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