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陽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

人類其實并不真正了解他們再熟悉不過的太陽。最近兩年來先后發射的兩架太陽探測器將對造成太陽行為變化以及如何影響地球的背后力量有更多的認識。

責任編輯:朱力遠

太陽軌道探測器可以在太陽自轉時在表面的某些位置上空懸停。 (ESA/圖)

2020年4月24日是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升空30周年紀念日,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都在慶祝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3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成果豐碩,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但在以哈勃太空望遠鏡為代表的一批探測器望向宇宙深處的同時,我們其實在很長時間里都缺乏對太陽的足夠了解。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母星,對人類、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以及整個太陽系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研究太陽的形成、演化和對地球的影響就成為天體物理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不過,伴隨兩臺太陽探測器在2018年和2020年先后發射,我們有望以前所未有的水平了解這個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天體。

探索太陽兩極

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由歐洲空間局(ESA)領導并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太陽軌道探測器(Solar Orbiter)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如果任務進展順利,太陽軌道探測器將成為首個拍攝太陽南北極地區圖像的探測器,從而幫助研究人員獲得對太陽更加完整的了解。

太陽軌道探測器是ESA正在實施的名為“宇宙視野2015-2025”(Cosmic Vision 2015-2025)的科學計劃的一部分。發射這樣一個探測器的想法最早始于1982年。2000年,ESA同意啟動這個項目并在2003年進行了再次確認。ESA在2012年同制造商簽訂合同。探測器的制造前后花費了6年時間,并經過1年多的測試。ESA最早計劃在2017年把探測器發射升空,后經過幾次推遲最終確定在2020年。

太陽軌道探測器重1800千克,翼展18米,攜帶10種科學設備,包括磁力計、高能粒子探測儀和太陽風層成像儀等。依靠這些設備,探測器可以實現兩種研究模式:一種是測量探測器附近的空間環境,包括電場、磁場和粒子等;另一種是從遠處拍攝太陽的圖像,包括太陽大氣和物質的噴流。探測器距離太陽最近時同太陽的距離只有大約4200萬千米,屆時將位于水星的軌道內。特制的隔熱板可以經受500℃高溫的考驗,先進的隔熱技術將對探測器攜帶的科學設備進行保護。

探測器成功發射后,項目團隊首先會對其進行為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