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更適合“群體免疫”?
(本文首發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道”)
“印度正在疫情、饑餓、經濟發展等各種因素上進行權衡,(它)應該通過允許病毒以可控的方式傳播?!?br />
截至4月28日14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29458例。印度衛生部分析,如果不采取果斷“鎖國”等遏制性舉措,全國新冠病毒感染數早已上升至82萬。
發自:印度新德里
責任編輯:于冬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3月31日,印度加爾各答,當地人戴上各種樣式的口罩。
過去的24小時內,印度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990例,創下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高增幅。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14時,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29458例。
“人類對抗新冠疫情能否取得最后的勝利,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印度控制病毒的能力?!笔佬l組織(WHO)緊急情況計劃主任邁克·瑞安(Michael J Ryan)認為。
猶如“木桶效應”中的短板,印度被認為是全球疫情防控戰的關鍵。最近,一些歐美醫學專家紛紛為印度“開方子”。
“群體免疫”是拿印度做試驗?
“印度正在疫情、饑餓、經濟發展等各種因素上進行權衡,(它)應該通過允許病毒以可控的方式傳播?!泵绹樟炙诡D大學研究員拉曼南·拉克斯米納拉揚(Ramanan Laxminarayan)公開表示。
這名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還是印度公共衛生基金會(PHFI)的顧問。2020年4月22日,拉克斯米納拉揚所在的團隊發布一項研究成果:印度可能更適合實施“群體免疫”策略。
這項研究還建議印度立刻解除嚴格的封鎖令,讓新冠病毒以“可控”的方式釋放:允許60歲以下的人口恢復正常生活,但仍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禁止大型集會。對于60歲以上的老人則必須保持隔離狀態,如果出現癥狀要優先得到檢測和救治。按此建議,2020年11月之前,60%的印度人將得到群體免疫力。
作為一個醫學概念,群體免疫通常指任由病毒在人群(或牲畜)中傳播,直到個體產生抗體形成免疫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個體產生免疫力,疫情就不會大規模流行。
2月初,英國政府一度實施群體免疫策略,被廣泛批評“拿公眾的安危玩‘輪盤賭’式的冒險”“無視老年和患有基礎病群體的安?!?。3月5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療后,英國朝野幾乎再無人倡導“群體免疫”。
如今,已遭西方世界拋棄的“群體免疫”是否更適合印度?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堅持認為,印度的國情更適合“群體免疫”:
印度人口密度大,保持社交距離難以奏效;醫療體系落后,無力進行大規模檢測和救治;人口結構更年輕,高達93.5%人口在65歲以下,死亡率因此將低于意大利等嚴重老齡化國家。
對于“群體免疫”的建議,印度及國際社會的反應謹慎。印度媒體《Telangana Today》認為,群體免疫會讓該國的醫療體系崩潰,公眾也會因為放任自流而疏于防護。
印度還有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獨特國情。目前,盡管84%的新冠感染者小于60歲,年輕感染者癥狀相對較輕。但是,嚴重的空氣污染,已導致不少年輕人患有呼吸道疾病,這將加劇新冠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