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在家,網友們把名畫玩壞了
疫情隔離了你我,但沒有隔離藝術、幽默和想象力。
3月,隨著疫情的蔓延,歐美各國號召人們居家隔離。與此同時,博物館紛紛閉館,線上展覽派上了用場,但在藝術與生活之間總有些隔閡。為了緩解不能前往博物館看展之渴,并借此機會拉近人們與藝術的距離,是時候在社交媒體上增添些藝術氣息了。
3月14日,一個名為@tussenkunstenquarantaine(荷蘭語“在藝術與隔離之間”之意)的Instagram賬號率先號召網友們用三樣東西再創作自己最喜愛的畫,至今已吸粉24萬,曬出了500多張作品。
博物館當然不能錯失良機。接著,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洛杉磯的蓋蒂博物館(GettyMuseum)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MuseumofArt)也紛紛在社交媒體向粉絲發起挑戰。在中國,微博也出現了#COS名畫挑戰#的話題。
網友們一呼百應的熱情和出產正應了那句“藝術源于生活”。除了向那三家館藏頗豐的博物館取材,網友們也開始關注其它大館,也從最初模仿繪畫到雕塑、攝影、涂鴉和裝置。帖子也越來越多,匯成了一場別樣的線上藝術展。
不僅奇怪的想法在增加,道具也豐富起來,最矚目的當屬人們囤積的卷紙。在網友的腦洞下,它們充當了葛飾北齋的波浪、達利的天空和馬格利特的煙斗,更多的被當作假發和服飾。
網友們的爭奇斗艷向我們證明了不必燃燒經費也可以出佳作,疫情隔離了你我,但沒有隔離藝術、幽默和想象力。
肖像篇
如果男性自畫像中最容易聯想到梵高,那么女性自畫像必屬弗里達。維米爾的《帶珍珠耳環的女孩》《倒牛奶的女仆》更是常年名畫COS形象榜前十的存在。
維米爾的《帶珍珠耳環的女孩》
梵高
弗里達
寵物篇
養寵千日,用寵一時?!爸髯印眰兓蛟S不能和你一起頭腦風暴,但作為藝術創作中常見的形象,就是活脫脫的素材啊。(而且它們不會笑場)
家庭篇
隔離在家,活躍和睦的氣氛無比重要。還有什么比全家一起COS一張名畫更能激發全員的想象力?同時還能為家庭相冊添上一張回憶滿滿的全家福。
情侶篇
既要讓對象滿意,又要在社交媒體中脫穎而出,模仿克里姆特的《吻》就是個不錯的選擇。相擁在一起,簡直“虐狗”于有形之中。
道具篇
這項挑戰發起之時,是讓人們選用家里三樣東西或人再創作出自己最喜歡的畫。形似再相像,也不如神似讓人眼前一亮。下面看看這些神還原的作品。
卷紙炫耀篇
除了秀顏值、秀創意、秀恩愛、秀家庭、秀“主子”,我十分懷疑有些網友秀的是他們囤積的卷紙。有圖為證。
戲精篇
戲精就是戲精,一顰一蹙都是戲,滿屏都是戲。
榮譽篇
他們可能是最沒空參加這場名畫模仿挑戰的人,因為他們有更大的挑戰。而幫助網友們贏得這場挑戰的,正是這群人。這份榮譽屬于世界各地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