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藝術忽略的群體:廣東美術館“同一雙眼睛”首次聚焦視障人群
本次展覽現場具有強烈的互動性和體驗感,疫情期間,廣東美術館也為展覽制作了豐富的線上配套活動,將有聲美術館帶到觀眾的耳旁。
根據中國疾病防控中心2013年的資料顯示,彼時世界范圍內視力受損的人數約為2.85億:3900萬人患有盲癥,2.46億人為弱視。這是一個不可被無視但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但長期以來,由于藝術表達對視覺的倚重,使得視覺障礙人群難以有更多機會去分享藝術中所傳達的思想和力量。
日前,“同一雙眼睛:藝術共享計劃”(Eyes and Beyond:Art Sharing Project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在廣東美術館10、11號廳開幕。該項目由廣東美術館自主策劃,同時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展期持續至5月24日。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同一雙眼睛:藝術共享計劃”是廣東美術館對藝術共享的一次積極的實踐,
首次將展覽交流對象聚焦于視力障礙的人群。
展覽分為“你的眼睛:以視障人士的日常為他者,探索視障人士所能接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信息的藝術化轉換”、“我的眼睛:以視障人士作為第一視角的主體為出發點,表現視障人士感知和行為范疇的藝術實驗”,以及“新眼睛:試探藝術想象的邊界,展示健全及視障人士共同無法企及的視覺盲區”三個部分,
特邀10位藝術家在策展主題下的特別創作,藝術類型包括雕塑、錄像、裝置、攝影、版畫、音頻等。
莫毅 ,《紅色閃光燈 · 我是一只狗》,攝影,80.5cm×125cm×6件,2003 年,廣東美術館藏
李秀勤《自渡》,綜合媒材(金屬盲文裝置),2013年
黃文亞,《見何見》, 綜合媒材(視頻+盲文書籍), 2015-2017年
策展人張芬表示,“藝術共享”的目標群體是普通健全觀眾,以及有視覺障礙的殘障人士。我們一直視視覺障礙為視覺藝術,甚至藝術接受的屏障,但是本次展覽并沒有把該展覽的受眾局限于這部分特定人群。于此項目之中,視障觀眾能”看”到的,健全觀眾也能"看"到;健全觀眾能"看"到的,視障觀眾也能"看"到。
范勃《世界3》綜合媒材(現成印刷品+盲文+視頻) 2016年
盧珊《糧庫》,綜合媒材(布面拼貼+畫稿),2020年
至此,展覽萌發出一個更有趣的設定:視障觀眾”看"不到的,健全觀眾也無法從這個展覽上"看"得到——這便在有限的觀展時間和有限的展廳容積里策略性地實現了短暫的“平等”——這是一種生理和物理上的公平。展覽利用藝術的理想世界制造這種罕見的瞬間,跨越身體機能上的差異,通過藝術之可能性,相互體諒,相互擁抱。同時寄希望于通過藝術告知差異的存在,試圖啟發承認、啟發理解、啟發包容,而非消解差異的。
秦思源,《視杖聲影》,有聲影像,2020年
隋建國 《握手》互動雕塑(光敏樹脂3D打?。?020年
王維榮《我們之永遠無法寄出的情書》綜合媒材(版畫+銅版+文字)2020年
本次展覽現場具有強烈的互動性和體驗感,疫情期間,廣東美術館也為展覽制作了豐富的線上配套活動,將有聲美術館帶到觀眾的耳旁。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