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套”不安全?
安全套,是否可以給男人想要的性快樂,還能保證性安全?
安全套,是否可以給男人想要的性快樂,還能保證性安全?
17世紀,英格蘭御醫約瑟夫·康德姆,將羊的盲腸切成適當的長度后曬干,用油脂和麥麩使其柔軟,直至變成薄薄的橡皮狀。他將這世上第一只避孕套獻給了查爾斯二世,龍顏因之大悅。這一皇家專利,今天已造福全世界男人。避孕套也從而以康德姆醫生的姓氏命名,Condom。
該稱謂泊來中國后,有了幾種常見的翻譯,如"安全套"、"衛生套"、"保險套"。這些名稱固然更加形象和易于傳播,但在理解上卻留下了模糊的空間: 何為"安全"?有多"衛生"?真的"保險"嗎?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告,使用避孕套預防艾滋的失敗率為16.7% ; 《社會科學醫學》雜志則說,失敗率達31%;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等多家醫學和相關政府部門聯合聲明: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避孕套能夠有效預防大多數性傳播疾病。
安全套不安全?這到底是一個男人們掩耳盜鈴的問題,還是現有的科技真的對此黔驢技窮?既想要性的放縱和快樂,也想要性的絕對安全,魚與熊掌,能否兼得?
來自中國深圳的一家公司,最近聲稱可以挑戰安全套的國際標準,生產出了比其他所有品牌更"安全"的新產品。 那么,這是一項怎樣的"技術創新"?它的 "攪局",是否會在社會上掀起一場激烈的討論,會否讓男人們陷于混亂和恐慌?
我們采訪的專家說,回避問題的態度是"把我國廣大具有智慧的勞動人民當白癡"。
所以,我們決定不當白癡,并建議男人們一起參與,來了解一下這個比糧食安全、金融安全更加讓我們關心則亂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