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達汽車:一家河南電動車企的出口之謎
2017年年報顯示,速達科技有了第一筆海外收入,2740.38萬元。當年的第一大欠款方,隱去了單位名稱,期末余額剛好也是2740.38萬元。
按官方指導價估算,速達汽車在2019年約賣出了240輛車。這意味著,河南當地政府機關以及速達內部員工是掏出了真金白銀的主要客戶。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速達汽車落戶于河南三門峽市,是河南省“彎道超車”戰略的重點項目、三門峽市轉型升級的“一號工程”。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汽車品牌,近日高調宣布向德國出口純電動汽車。
2020年4月20日,河南速達電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達汽車”)舉行發車儀式,首批200臺純電動汽車,從河南三門峽開赴天津港,準備發運往德國杜塞爾多夫。同時,速達汽車實控人李復活稱,2020年計劃向德國出口1.2萬輛純電動汽車。
早在15年前,中國車企就陸續亮相法蘭克福車展,但真正進入歐盟市場銷售的車企卻很罕見。速達汽車在中國本土甚至還沒進入私人消費市場,僅在河南省內面向政府機關、出行企業以及公司內部銷售。
“這就是表演而已,沒有任何意義?!币晃辉皆L速達汽車并與之技術交流的第三方研究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2017年,李復活控股的新三板掛牌公司速達科技(833393.OC),也曾高調宣布其汽車發動機增氧調壓節能裝置進軍德國市場,不過當時簽署的三年期銷售代理合同,在第一年履行了1/4之后便無下文,且全部2700多萬元的貨款未到賬。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德國公司注冊登記資料發現,此次購買速達電動汽車的德國DCKD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DCKD公司”),與兩年多前購買速達科技發動機節能裝置的德國DCKD(德中藝術設計交流協會),在同一個注冊地址、股東和管理者都是同一批人。DCKD協會在其官網和公司注冊登記處留下的聯系電話,已經是空號。
“僵尸”復活
速達電動汽車注冊成立于2010年9月。公司創始人李復活此前經營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產品是發動機增氧調壓節能裝置,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名為速達科技。
速達汽車剛成立三個月,便被寫進了2010年11月的《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稱到2015年要形成純電動微型和中級轎車10萬輛生產能力;成立半年后,三門峽市政府也出臺了《三門峽市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暫行)》,將速達科技的電動汽車項目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速達科技和速達汽車的實控人均為李復活,其個人名下持有速達科技53.48%、速達汽車40.96%的股權。速達科技最多時持有速達汽車約33.42%的股權,現為25.71%。
速達汽車隨后在三門峽經濟開發區開建第一期工程,征地826畝。公司成立14個月后的2012年4月21日,速達汽車開發出第一輛純電動轎車。一年后,公司開始招募代理經銷商。
2015年下半年,速達汽車開始出現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情況,在招募代理經銷商時更涉嫌非法集資,公司總部遭遇圍堵。
五年過去,速達汽車只有少量的試制樣車和建到一半的廠房車間。2016年4月,南方周末記者造訪河南速達汽車生產基地時,其已陷入停滯狀態。(詳見南方周末2016年4月報道《河南速達如何變成“僵尸車企”》)
在外界看來,速達已經山窮水盡。但2017卻忽然峰回路轉,當年3月28日,速達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2019年1月4日,進入國家工信部汽車生產企業目錄,成為全國第11家、河南省第1家獲得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認證”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
2019年3月20日,速達汽車量產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