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眾怒的“反人道”片,是神作還是暴行?
愛它的人,對它不吝贊美;恨它的人,對它充滿鄙夷。
年初柏林電影節上,一部新片石破天驚,吸引無數目光。
愛它的人,對它不吝贊美,稱它是“21世紀最偉大的電影”。認為它是前所未有的史詩杰作。
恨它的人,對它充滿鄙夷,稱它是“21世紀最可恥的惡行”。認為它是一出反道德的人類實驗。
不賣關子,這部爭議之作就是——《列夫·朗道:娜塔莎》
《列夫·朗道:娜塔莎》(以下簡稱《娜塔莎》)是《DAU》系列中的第12部。
《DAU》全系列一共14部。與《娜塔莎》一起參展柏林電影節的,還有一部《列夫·朗道:退變》。只不過,長達145分鐘的《娜塔莎》參加的是主競賽單元,而長達335分鐘的《退變》參加的是特別展映單元。
四月初,這兩部電影先后登陸DAU官網,以付費形式與廣大觀眾見面。
與展映版本相比,網絡版的《娜塔莎》特意刪減了8分鐘。
不少人看過這部電影之后,都紛紛表示,“即便只觀看這137分鐘的版本,它也足夠叫人毛骨悚然?!?/p>
正式開講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追溯一下《DAU》系列的來龍去脈。
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是促成《DAU》系列誕生的最大功臣。
出生于莫斯科導演世家的他,早在2005年,就曾憑借長片處女作《四》一戰成名。
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
伊利亞骨子里,一直對蘇聯保有一種特殊的情結——他一直覺得自己是“精神蘇聯人”。而《DAU》的問世,則在很大程度上,呼應了他的這種情結。
該片的創作靈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