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義上的“父親”為何重要?
動物只有母獸帶小獸,而人類通過父系的“姓”,給男性戴上一朵小紅花,讓他確定無疑,這后代是他生命的延續,讓他充分參與顧家和養育子女,不但參與養育,而且還要給子女做好文化意義上人格的榜樣,這就是人類通過文明以區別于禽獸的成果,有了文化意義上父親的角色。
責任編輯:陳斌
papi醬的孩子從了父姓,一些人認為她屈從了“父權”文化。但問題是,如果從母姓,就彰顯了“母權”或“女權”?顯然不是的,因為將這個邏輯推到盡,從母姓,其實就是跟隨外公姓,那還是落入“父權”陷阱了,得跟外婆姓才行。但問題又來了,你跟外婆姓,不還是落入外曾祖父的“父權陷阱”了嗎?那么按照這個邏輯繼續無限上推,跳出一代又一代的外曾祖父、外高祖父、外高高祖父的“父權陷阱”,恐怕你得推導和追溯到中國普通平民開始獲取姓氏的兩漢時期去,再往上推導,平民就沒有姓氏了,都是叫黑娃、狗蛋之類。
當然,有一些人就叫好了,說那就不要姓氏,生個孩子直接起個名就行,覺得黑娃、狗蛋不好聽,可以叫“史密斯”,那豈不是徹底從“父權”解放出來了?如果你這么想,那么恭喜你,成為了一名秦代的黔首,因為秦朝社會那種徹底原子散沙化的黔首,就是這樣的,只有名,沒有姓氏,用所在地的郡、縣、鄉、里加爵位和人名,就可以對這些沒有姓氏的黔首實行很好的編戶齊民管理。而你作為無姓氏的原子散沙,是得不到任何“同姓”親族的幫助的。
實際上,中國平民是世界上最早獲得姓氏的群體,這主要歸功于漢儒重建社會、重建共同體的努力,讓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