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橄欖枝,遞給體制內年輕人
如何引進體制外的人才,地方政府都想了很多辦法?,F在就開始針對體制內的人才,“能想到的就是打親情牌,因為老人都在家,年齡越小的,越鼓勵你回來”。
“并不是說你有需求我就可以讓你回來。我們立足點還是要人才,它本質上是一種引才渠道,只不過找到了回鄉這個點?!?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3月,劍閣環境衛生管理局回引人才唐昊熙到小區宣講防疫知識,教小區物業正確佩戴口罩。
“引不進,留不住”。這是欠發達地區,尤其是縣域引進人才時始終面臨的難題。
2020年春天,山東沂源縣“另辟蹊徑”,鼓勵在外地的沂源籍、體制內的年輕人回鄉工作。
“‘85后’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父母也希望孩子回來工作?!币试纯h委組織部負責人才工作的一位干部對南方周末說,該縣于2020年4月9日正式發布了“人才回調”政策,鼓勵域外沂源籍人士回家鄉工作,也包括沂源籍人員在外地的配偶,條件是35歲以下,并要求是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在編在崗人員。
在山東137個縣(區、市)中,沂源經濟總量排在第一百名左右,無法像西安、青島等二三線城市那樣,通過放松落戶限制,來吸引年輕人,因為吸引力有限。
給體制內“回調”開綠燈,促成本地籍人員回到家鄉工作,對沂源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其他欠發達地區來說,亦是如此。2017年以來,四川、重慶、河北、河南、陜西、山西、山東等地,陸續有縣市出臺“人才回原籍”政策,并向地級市蔓延。
政策名稱各異,有叫“人才回流”計劃,有叫“人才回引”工程,因“義馬救村”傳說而得名的河南義馬,則推出了“歸雁工程”。
這些地方也會出臺全方位的“招才引才”政策,不限籍貫,不限體制內外,許以各種優厚待遇。只是,它們同時多打了一張“感情牌”,還向體制內年輕人伸出了家鄉的橄欖枝。
比較理想的申請者
因劍門關而聞名的四川劍閣縣,是全國較早開始施行人才“回引”的地區,持續至今。2018年8月,劍閣縣在出臺的文件中,將想要回引的有經驗的體制內干部稱為“成熟型人才”。
唐昊熙就是這樣的人才,原籍劍閣的唐昊熙生于1991年,2014年大學畢業之后進入位于宜賓的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工作,拿到了事業單位編制。
2019年7月底,他在劍閣縣官網上看到了縣里的人才回引計劃,公告列出了空缺的崗位和要求,符合條件的在劍閣縣外工作的在編在崗人員,可以申請調回。
崗位普遍有專業限制,學歷要求均為本科以上,年齡在35歲以下,醫師和教師崗,則要求40歲以下,最后一條要求是“無違紀違法及其它不良記錄”。
覺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