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廢之爭再起,公積金何去何從
在某媒體發起的微博投票中,1.2萬網友不同意取消公積金,0.4萬人同意,0.1萬人無所謂。高贊評論是建議取消房貸利息,以及建議允許沒有限制地取出公積金。
“公積金當初設計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預期到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化?!?br />
恰恰是公積金的所有者——“個人”,沒有任何話語權,也沒辦法決定這筆錢該如何使用。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4月19日,西安城北的一家樓盤開售,咨詢者眾多。公積金貸款仍為首套房提供有力支持。
2020年2月12日,原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發文稱,需要對四個方面加快改革,其中之一是“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
4月16日,黃奇帆再度撰文細論此事,認為公積金是社會公共福利系統的階段性產物,應該取消,為企業減負,同時把公積金變為年金,退休時劃歸個人。
4月30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述贊同取消公積金。這代表了許多企業的意愿,取消公積金會降低企業負擔。
此后,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也在一次會議中表示,公積金的繳費率是單位和個人各5%-12%,合計最高到24%,“現在是可以緩繳,我認為以后可以降到5%,就是關于之前取消公積金的觀點我也是同意的?!?/p>
這些觀點激起了網友的爭議,在某媒體發起的一項微博投票中,1.2萬網友不同意取消公積金,0.4萬人同意,0.1萬人無所謂。高贊評論是建議取消房貸利息,以及建議允許沒有限制地取出公積金。
“三贏”設計
1984年,上海市區的人均居住面積5平方米,意味著一家三口要蝸居在15平米的小房子里,過著逼仄局促的生活。從上海統計局數據來看,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積(包括公房、私房)從4平方米漲到5平方米,整整用了16年時間。
上海市公積金方案起草者、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戴曉波那一年剛從復旦大學畢業,分配至上海市計劃委員會經濟研究所工作。他接到的第一個課題就是住房商品化。四年后,全國啟動住房改革,戴曉波擔任上海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方案組組長,希望推動解決上海人的住房問題。
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提出,可否增加100萬平方米的住房建設,因政府資金緊張,唯有通過住房改革來進行融資。經測算,建設資金缺口為8億元。
方案組先后提出提高租金、銷售住房等方案回籠資金,但這都需要老百姓的“口袋”來支撐。這兩個方案落空后,“第三條路”理所當然就是解決老百姓的資金問題,“(老百姓)有了錢才能談房子”。
1990年3月,在朱镕基的提議下,上海市政府正式成立一個由17人組成的住房問題研究小組,戴曉波任小組成員。在朱镕基帶領市政府代表團訪問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建議以公積金為突破口來解決老百姓的資金問題。同年5月,住房問題研究小組包括戴曉波在內的5名成員前往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借鑒其成功經驗。
該小組的考察成果形成了《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于1991年5月正式在上海實施。核心思想可以用“推行公積金,購房買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